黄娟
[摘 要] 基于学情、教材的现状,对学材进行再建构是备课的高标准和要求,也是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按需施教的要求之一. 笔者基于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谈谈如何以“中心四边形”的教学为例,达成学材再建构、素养真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 学材;再建构;综合实践;智慧;核心素养
“学材再建构”源自全国名师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对显性和隐性的学材进行加工和重组,以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其依据是学生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包括学生的整体水平、综合素质、心理状况等,出发点是使重组的学材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笔者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中基于“学材再建构”对“中点四边形”(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进行了设计和教学,教后感想颇多,以下结合教学片段谈谈笔者的感想.
教学分析
“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引申出的内容,课本中没有专门的具体教材呈现,但“中点四边形”是一个常用的几何模型,在后续几何学习及中考中有一定的出现频率,为平面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因此,笔者将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素材进行教学.
中点四边形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推导得到,因此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本节课的预备知识. 只要掌握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就容易推导出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难度系数不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鉴于以上两点,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 体会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过程,知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和原四边形形状的关系.
2. 理解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并学会中点四边形在几何中的实际运用.
3. 感受合作探究的过程,体悟类比方法的魅力,学会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完成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思路 以问题巩固本节活动课所学到的知识,体现了学科特征. 学材5是对知识的简单运用,学材6是对定理的变式训练,学生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对中点四边形有更透彻的理解.
教后反思
1.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有支配权和主导权,学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完全放手,学材的选取应适合学生自主探究.
2. “学材再建构”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内容较为开放,更适合进行学材再建构. “学材再建构”是以学情分析为依据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的凸显,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主要的关注点应是学生各方面的状态.
3. “学材再建构”是李庾南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可操作性强,效果好,适合中国的教育. 该教学方式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较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和推广,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
4.“学材再建构”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程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加深对学材的挖掘,甄選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学生智慧的声音.
学材再建构、再实践,然后再研究、再建构、再实践,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愚公移山”,但正是这种精神促进了我们课堂的变革与发展,也正是这种变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轻松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学生身心与智力的双向发展,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生根、发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