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认真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讨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统筹平台;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组织
高职院校现有的国际合作项目,或者是学院与外方联系,或者是外方主动上门,大都是依靠人际关系引进,项目启动速度较慢,合作层次还不够高,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 某些自身因素限制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学生缺乏用英语完成课程学习的能力,能够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也很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专职从事国际交流工作的人员不够,高职院校如果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师资力量还不够。
(三) 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单一,特色还不够鲜明
目前合作模式基本采取的一是输送学生出国留学,大多是采取N+N模式(境内几年加境外几年),高职院校充当的角色相当于留学中介机构,参与这种教育消费的学生须拥有较强经济实力,使得这种合作形式的受惠范围有限;二是派遣教师去国外交流经验,尽管派遣的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也由于教师外语水平或者专业水平等原因,在交流过程中也受到一定局限,交流效果总体较好,但也参差不齐。
二、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应对策略
(一) 对外采取积极主动的“品牌”战略
1. 明确目标,针对重点。如何确定高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市场是成功开拓国际高职教育市场的先决条件。从高职教育国际化地域市场角度来看应该采取重点挖掘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开拓欧美及发达国家市场,辐射亚非拉其他国家的策略,因为周边国家与我国在文化和地缘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感,能比较顺利地进行教育文化交流。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消费者市场来考虑,首先应针对海外华人华侨,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更希望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悠久历史和现实国情等。
2. 突出特色,形成品牌。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重点开发与特色专业相关的项目(如为外方培训员工、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毕业生等),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打产品,率先走向国际市场。也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多方位开展专业合作项目。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特色,设置了诸如医疗、服装文秘、工艺设计、家政等多种特色专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吸引了大量国外人员到澳求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效优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 搭建平台,利用资源。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到教师和学生中,辐射到国际并开发其潜力,使之成为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同时,高职院校的学术期刊也应不断与国际同类期刊接轨,争取尽早成为本领域国际学术争鸣的阵地之一。另外,可通过相关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处、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等寻求合适的合作项目。
(二) 对内合理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1. 外事工作机构改革。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处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数有限,力量还比较薄弱。短期内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效率的最好办法是由国际交流处牵头,组织学院、社会和国际的学术、科研机构、个人等各界力量,成立专门的项目机构,实行“矩阵式管理”模式,充当学院决策者的“智库”。长期办法是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并配备相应辅助管理和服务机构。另外,国际交流工作必须在办事方法、合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与国际模式接轨。
2. 对外交流人才发展战略。高职院校一定要培养一支自己的对外交流的团队,这支队伍不是单纯的翻译队伍,也不是只懂教学的队伍,而是能在成熟的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上具有传播能力的队伍,它应该具有一批既懂经济又懂教育的高素质师资,能有效运作学院教育产品和对教育服务进行“策划”“包装”“宣传”、和“销售”。另外,还要大力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3. 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以“语言+技术”应用课程为主导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应该去研究和掌握学院专业设置中的其他一门专业,实现专业英语教学,而专业课教师也应加强自己的外语水平,两者进行有效合作,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市场提供坚实师资基础。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师培养方案时可结合专业特点,采取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结合出国进修来完成。当然,如果條件成熟,也可以直接在社会上或国际上招纳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职业教育,2011.
[2]张雪阳.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
[3]舒畅.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4]李广化,黄磊.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障碍分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
[5]陈思远.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
邹群峰,讲师,湖南省株洲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