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娜
摘要: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课培养文化素质的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解题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下面,文章则就此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由于高中各门学科内容都较初中更加深刻,难度更加大,再加上三年后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数学科目。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逻辑性和探究性都很强,它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而大部分同学却只注重在做数学题时快速得出的答案和结论,而忽视了题目中需要我们去探究的部分,这也就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期对大家有所助益。
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解读上
理科题目和文科类的题目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在阅读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要避免文科中跳跃式的阅读方式,因为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是以形式简约、内容复杂抽象为特点,错过了一个小小的数学符号,可能就意味着这个题目的正确率要下降。所以,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要漏掉每一个细节之处,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题目中的真实内涵,才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引导学生调整好读题心态和解题心态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尤其是高三数学。学生在学完新的知识后,还要复习高一、高二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将三年的数学联系起来,探究其中的关联,研究解题思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调用相关知识给予正确的解答。但是,有很多同学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到题目的突破点,根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题。这时,部分同学的心理就有了解题障碍,认为这道题目很难,就会失去解题耐心,从而不会再对题目进行分析与探究。
例如,函数y=2sin(0≤X≤9)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是多少?当我们拿到这样一个题目时,部分学生可以根据(0≤X≤9)想到区间,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画出图像,但是还有大部分的同学却没有解题思路,再加上心理和思路上的障碍也就直接放弃了这个题目。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种学习现象,学生应该敢于问自己为什么会想不到画函数图像?为什么会没有解题思路?因为对自己發问是我们学习解题技巧的良好开端。所以,同学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读题,仔细找题目中的突破点,认真细致地分析其所给予的条件,以达到为养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心态和解题习惯做好铺垫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做好数学知识点的分析与巩固
学习已经是学生习以为常且每天必做的事情,数学题目也已经变成和学生有着密切关联的“朋友”。那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想过要问老师,或者问自己一些关于解题思路的问题呢?
例如,学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转化。为什么正弦定理会有这样的功能呢?余弦定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cos30、sin60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与创设,做到巩固数学小知识点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应该从基础做起,注重知识点的积累与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解与总结上。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分析、思考以及解题的欲望,从而做到对知识点的回顾,这对高中生学习“如何解题”大有裨益。再如我们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如,直线与圆存在哪几种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圆与直线是这种关系?根据一个方程式是否可以直接通过方程式看出直线与圆的关系?等等这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创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能够让其自主地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中,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和反思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巧用图形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知识能力有限,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浅显阶段,加之数学公式的复杂性,以及题目的抽象性,这些内外因素都会成为学生解题中的障碍。但是通过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则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图形的运用能够使题目中抽象的条件具体化,形象化,使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更加直观、清晰的摆在眼前。适当的采用构图造型的方法解决函数问题,就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章的时候,其中坐标图形、抛物线非常繁琐,我们如果只依靠双眼去看题目,是看不出来什么的,并且容易混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那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或者微课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图形,绘制坐标轴,再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设置动态的条件展示,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中生动、直观的图形进行未知条件的推导。这样与信息技术、与图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过程是不是使大家的解题思路更加明晰呢?
五、结语
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文中策略的合理运用,其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文中策略给学生和课堂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以促进高中数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延明.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调查研究[J].学周刊,2016(19):188-189.
[2]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95-96.
[3]李明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5):195-196.
[4]孙庆.高中“数学导学案”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经验谈[J].成功(教育),2013(07):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