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学习:学校课程变革的新取向》
作者:娄华英
本书将跨界学习理念引入具体课程实践中,突破“离身学习”的危机,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途径,为教师指导丰富的跨界学习类型、模式和教学特征,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打破思维定式、促进教学行为转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最终达到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育人。
《 认知:国家博物馆课程学习绘本》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书为国家博物馆所开发“博物馆课程”配套用书,内容针对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以语文、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科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劳技、品德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从认知自然入手,有机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规律规则进行梳理总结。每一个学习单元的设计,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弱化具体知识点的罗列,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从“认”到“知”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增进他们与所学内容在情感上的交流。本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出主题教学,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二是博物馆课程体例多样、内涵丰富;三是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绘本”形式。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当前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创客和创客教育都还是正在建构中的概念。本书从来自创客教育一线的老师、专家和机构的角度,为大家重点解读了3个问题: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该怎么做?
《课堂转型》
作者:钟启泉
延续《读懂课堂》《课堂研究》的辉煌乐章,本书是当代教育名家、著名课程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教授“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三本作品。书中,钟教授尝试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其中发生的种种变革,视野变得宽广,沿着未来的时间线索不断延伸。话题的重量也随之增加,从学生个体的成长、教学的改进、教师专业能力的锻造到学生整体的发展、学科素养与能动学习,甚至于国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形成。
《创新教育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作者:[美]盖尔·H·格里高利
美国全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唤起教师的职业激情,让课堂教学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变得简单、实用、快乐和高效。本书中,教育专家盖尔·H·格里高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的方法。书中有许多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者可以将这些方法直接运用到改革实践中。
《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
作者:崔允漷
本书选取了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议题——课堂教学形态、课堂学习品质、教学评一致性,展开深入研究,无论是从树立全面的、过程化的教育质量观出发,还是从寻求课堂学习品质提升策略、发现影响课程实施质量症结所在出发,抑或是从学习评估技术、工具开发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基于教育事实的专题研究出发,对于一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而言,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贡献值得赞许。
《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
作者:[美]乔纳森
本书对15年来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与实践做了全面、深刻的探讨。书中聚焦教学,对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具体的基于研究的设计建议,并且采用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建构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
作者:[美]埃里克·M.纳尔逊
自然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这一领域也越发成为国内教育界新兴、热门的研究与实践方向,特别是在幼儿教育及小学低年龄阶段。本书推动了这样一种观点:能在室内做的事,在室外也能做。将室外空间转化为学习环境,这样儿童就能在自然中享受一系列活动。
《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
作者:[美]迈克尔·霍恩
本书描述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多种特征,并为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精心设计了一份行动计划。正如霍恩和斯泰克在书中表述的那样,今日之教育最需要的是用迭代和创新文化来思考,并充分利用潜在学习模式的动态转换。这本书对任何想在教育中呈现混合式学习的人来说,都是极好的资源。
《“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
作者:杨剑飞
互联网的诞生,给传统文化产业人才教育带来新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本书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领域教师、学生、教材、学校的新变化,全面阐述互联网对教育观、教育手段、学习空间、教育理论的颠覆与重塑,描绘了互联网语境下教育的新形式、新空间、新手段和新制度,为未来学习重构了发展空间和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