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逃 妈
前段时间,我和逃爸参加了逃逃学校的开放日。
一走进教室,我们就被墙上琳琅满目的各种海报、图表吸引住了。信息量爆满,墙上几乎没有一点儿空隙,单是阅读区,就占了好大的面积,有“阅读工作坊”的流程,怎么选合适的书,怎么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还有怎么用思维导图去抓关键词、做阅读分析,怎么深挖书中的内涵……
在密密麻麻的海报中,我发现有一张特别有意思,内容大概是:
你真的做完了吗?
在说“我搞定了”之前,请问问自己:
我写上名字了吗?
我遵循所有的流程了吗?
我有没有把所有的东西检查一遍?
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刚刚能达标,还是能做得更好?
我能很自豪地说,已经尽了我最大努力了吗?
我问逃逃他们什么时候会用到这张表,他云淡风轻地说:“天天都要用啊,这就是我们的checklist(检查清单),每次交作业前对照这几项,如果都checked(通过)了,就可以交上去,如果还没有,就得再加油改进一下,像这样的检查清单我们有很多。”
接着他拉着我们一个一个在教室里找,还真有不少,比如以下是关于写作的检查清单,老师要求他们在说“我写完了”之前,得做这些检查:
标点用对了吗?
每个句子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了吗?
每个单词之间都有一个手指宽的空格吗?
每个字母的书写是否正确?
我的表达合理吗?
我的用词够有意思吗?
我的句子、段落衔接流畅吗?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学生的写作本里还有更细致的检查清单,其中有不少对内容检查的要求,比如在描写细节时有没有用合适的形容词?写清楚六要素(谁、干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怎么样)了吗?……
同样地,对于数学应用题也有相应的检查清单:
有没好好读题?
有没把关键词语和数字标注出来?
有没把一些没用的干扰信息划掉?
有没选择正确的运算符号并且计算正确?
有没做逆向验算?有没把最终答案写上去?
这些做成海报张贴在教室墙上的检查清单时时在提醒学生,在做完一道数学题,在写完一篇小短文,在准备把作业本教给老师的时候,先一项一项地对照清单检查清楚确保无误。
随后,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特别提到了这些检查清单。老师说,这些清单帮了她和学生大忙,这个年龄的学生还处于学习、做事习惯的养成阶段,专注力也不是特别强,难免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而检查清单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让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少了很多“低级”错误,大大提高了质量。
老师说,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需给他们提供帮助的工具,从而避免他们因为“粗心大意”出错而沮丧,学起来更自信,也更有成就感。
老师还举了个例子,去年她班上有个男孩做数学应用题老是出错,这个孩子其实非常聪明,数学老师发现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于是就来和她商量是不是孩子的阅读有问题。
她们花了些时间一起观察,发现孩子阅读也没什么问题。最后,她们给这位小男孩出了一招,在他的数学“检查清单”中加入一项,要求做应用题前先闭着眼睛默数五声,然后再睁开眼睛开始读题、审题。这好比警察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或者铺设减速带一样,可以让男孩慢下来,提高警觉。男孩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之后,效果果然很明显。
老师接着说,类似检查清单这种比较常规、固定的东西,有它们帮忙做最后一道把关,学生就可以放心地把精力释放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对学习内容的深挖和思考上。
我稍有担心地问,像平时做课堂作业,学生还可以时时对照这些检查清单,但考试怎么办呢?老师微微一笑说,所以平时才需要他们多练习,每次做完一项事情都做这样的检查,当做上10次、20次之后基本上就不用再刻意对照清单了,因为每一项都已经在学生脑子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