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海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评价;语言;个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081—01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仅供学习和交流。
一、 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来实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去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理解以及赞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打开心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学习园地”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参考的主题或是让学生自己定主题,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同学们的进步很大,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很优秀,都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并且能够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这节课大家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如果以后大家都能够做到今天这样,我就在下一次节日的时候赠送每位同学一份贺卡。”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语言。
二、重视评价语言多样性
小学生年龄小,造就了他们对事物缺乏一定的耐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总是用同样的语句评价他们,这样会导致他们产生“听觉”上的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评价的语句,比如运用比喻、排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给学生一种特别的评价方式,这样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另外,小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各方面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无形之中会模仿教师讲话,因此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以及多样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会让学生学到很多讲话的技巧,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比如说在教学中,通常都会请一些学生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可以给一些比较高度的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真是太精彩了,把大家都带到作者描写的美景中去了;又或者是:这是我听过读得最好的版本了,字音读准了,并且声音铿锵有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三、表扬与批评二者结合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新课程更多的是重视表扬学生的日常表现。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用“真棒!”“不错!”“特别好!”等去表扬学生,但是这样的表扬方法并不是合理的,不具有针对性。在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练习时,如果教师说:“真棒!”那么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这个表扬过于简单,以至于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棒。那么教师这样来表扬学生:“同学们都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时间主动地完成课后练习,真棒!”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知道教师所指的“真棒”是因为学生能够按时主动完成课后练习。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受到表扬就会骄傲自满,适当地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尊重差异,重视个性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差异,重视个性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要重视学生数理逻辑以及语言方面的发展,还要发现并且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如,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比较内向,在课堂上不爱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提问他们,给他们个性评价,如:“你回答得很正确,再大声重复一遍你的答案,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好吗?”而对于比较外向,在课堂上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可以给这样的评价:“你今天的发言很勇敢,很自信,继续发扬!”通过这些个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重视的快乐,鼓励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多种有效评价方法,并且不断地去实践以及总结教学经验,并且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2017年度酒泉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Q[2017]GHB178)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