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2018-10-26 10:59王倩
科技资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构建

王倩

摘 要:在新课标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也发生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提出,不仅改革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地位,也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网络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构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平台发展策略。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 网络教学平台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234-02

高校思政课程的主体性教学,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教材进行有效联合,来构建具有明确目标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而通过高校思政的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的改革创新,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质量。

1 主体性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影响

1.1 改变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传达。这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味地以“应试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引起学生的抵制与反感。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构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平台,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首先在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其次可以设置阶段化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并借助PPT课件与多媒体软件等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传达与学习内容的交流,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1.2 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当前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解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但这种单一化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传达,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较少。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与心理特征,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设置。所以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结合,来构建活跃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气氛,最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掌握。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始前,可以运用PPT课件引入教学内容,然后借助于慕课或微课等精短课程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传达。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交流软件,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发表自身看法。

1.3 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交流关系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构建起教师、学生平等交流的沟通平台。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的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情况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性地学习自身需要的思想政治内容,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所以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构建网络化的思政课程教学平台,能够保证师生之间平等的教学交流,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

2 主体性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策略

2.1 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的内容平台构建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的组织与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网站、个人网页、博客等平台,进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布。包括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教学案例、课件教材及习题等,都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传播。首先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需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并在其中添加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专注于思想政治的构建。然后再根据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情况,有安排、有选择性地选取相应学习资源,来完成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浏览或下载。之后针对某些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展开在线交流,或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发布在高校网页中,以方便学生的浏览与下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思想政治内容传授的主体,并通过高校网站、微博、博客和邮箱等网络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政课程学习,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价值观念的提升。

2.2 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平台构建

在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完成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构建网络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平台,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合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中,向学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的概念与涵义。通过图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信息传输媒体,来营造正确的思想政治表达空间,从而完成一系列社会公益或慈善活动的建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虚拟的烈士纪念馆、博物馆或其他展览馆,并可以在网络中发起爱国主义素材参观、贫困捐献等活动。还可以在网络中设置相应的思想政治辩论赛,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些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价值理念。

2.3 高校思政課程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构建

相比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以网络为主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双方学习者平等的沟通,才能够完成教学知识的传达与理解,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情境学习,从而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掌握及教学资料的获取。因此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教学交流平台,进行双方沟通与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QQ、微博、微信和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信息的发布,或者成立群组展开思想政治观念的探讨,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双方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观念,从而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2.4 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的评价平台构建

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评价,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应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构建网络思想政治评价平台,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指标,来完成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教学交流与测评端口。在学生通过该端口进行在线交流的情况下,或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平台中进行自主测验,网络教学评价平台就能够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内容,并通过历史记录的形式进行保存。这样教师只要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进行查看,就能够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做出准确评价。

3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主要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达。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引入网络化的课程教学平台,能够推动多样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师生交流与评价。因此对于高校思政的课堂教学,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入多样化网络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娟,孟雪萍,谢露.高校思政课微课设计方法浅探[J].管理观察,2016(6):112-113,116.

[2] 龚湘.高校思政课引入大学生表达思想观念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19-120,126.

[3] 吴雪丰.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9):47-48.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构建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