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新
摘 要:在现代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似乎很难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融合,但其实从对学生的综合品质的培育方面来看,通过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也可以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及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课堂教学教材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德育教育不断渗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教育,而且也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让小学生的综合品质不断提高。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常常忽略,这样就导致小学生往往形成暴力顽劣的品性,无法有效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为此必须全面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机理,帮助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加强课堂常规的德育教育
在课堂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班级体的单位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的方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如果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应该积极主动的打扫教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自己明白准时的重要性。如果发生与同伴恶意打闹的事情要第一时间认错,让学生明确团结的意义。通过这样明确的规则制度,能够保证课堂顺利开展在德育教育[1]。
在针对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一蹴而就的思想,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扎根发芽。
(二)加强对于学生的正面德育教育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更加渴望被人认定和关注,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利用这样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在小学生作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时应该要第一时间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行为,通过这样长期正面教育,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决抵制不良行为[2]。
例如某个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慎摔倒,其他的同学能够及时的扶起他,这时教师就必须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也是值得表扬的,进一步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如果在表扬鼓励学生的同时,有其他小学生对教师的鼓励或者表扬不认同,那么就应该及时的针对小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纠正,让他明确嫉妒是不正确的。只有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且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这样才能够让自己不断的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通过这样正面教育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并且乐于夸赞他人,也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进行改正。让学生养成明辨是非、谦虚礼让的优良品质。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正面让德育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保证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公平公正,不能够偏爱优等生,也不能够指责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的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最精致的呵护。
(三)紧扣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教材进行分析,由于目前小学体育的教材具有明確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教材的深入讲解,让学生通过耐力和力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确在团队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体育项目练习来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己,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从而不断激励学生成人成才。由此可见,通过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材进行紧密结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也能够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四)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开展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要有掌握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首先在课前互动环节,能够有效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并且更好的针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而通过课后总结的方式,能够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各项体育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及时的了解体育课堂锻炼的情况,而通过队列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纪律性,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意志。也可以安排学生针对体育器材进行恰当的保管,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物品的良好品质。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体育兴趣。
二、德育教育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树人。只有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对运动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对于体育运动知识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新鲜事物依然很好奇,所以教师的必须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不断的获得兴趣和源泉[3]。
(二)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到团结互助的温暖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德育教育,能够积极的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也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让学生在面对不同个性差异、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学习起点的同时也能够正确的看待差异。
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子女,所以学生的内心深处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自卑的心理,通过德育教育能够让这些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在温馨祥和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行为能力。
(三)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要想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必须要全面的帮助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通过德育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运动习惯及体育游戏习惯、以及体育道德规则习惯等,通过这些行为品质的养成远比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加重要,因为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适应社会的要求,也能够让学生拥有取之不竭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良好的行为品德获得更高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筑成钢铁般的意志
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育一批有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自信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使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通过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让小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力,而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力要远比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4]。通过树立学生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养成独立正常的自豪感能够支撑学生顽强拼搏、不断奋斗,让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更加的强大,也能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中华民族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引擎。
三、结论
德育教育作为党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深刻的把握,也是促进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对于小学体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并且能够顺利的帮助德育教师养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在面对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的挖掘学生闪光点,充分的尊重不同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张文立.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5):102+104.
[2] 嵇华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以低年段足球训练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8):38-39.
[3] 孙海飞.汇德于行,融品于动——刍议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J].田径,2017(12):58-60.
[4]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同维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效果研究[J].體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