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
摘 要:数学教学是聋校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对低年级的聋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认识和学会生活的过程。通过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实践,让聋生的数学学习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更好地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聋生;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28
对于聋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是一个很难问题。本文通过对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构建并实践了聋校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以期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聋生学习数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聋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明确聋校数学的特殊地位
“数学在教学中占领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通过设疑、解答,可加深聋生对数学的认知,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创新能力等,使他们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聋校数学的题型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问题。学好了数学,使学生能从数学视角审视问题,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严谨的数学观。同时抓好聋校数学的教学,对发展聋生的智力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关注聋生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聋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理解和表达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如果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提升兴趣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表达的需求和意愿,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可将数学教学巧妙地与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对待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生活性,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切实的目标与指导方案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考虑学生个体间的不同,针对发展中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在学生辅导过程中,要选取最适宜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引导,给予每个学生切实的指导与帮助。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辅以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我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等反复探索,对聋校数学生活化的改革与实践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強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改革实践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平时,以学习有关聋生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案例为重点,定时撰写学习心得,并与课题组的教师交流心得体会。
2.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形式
根据聋生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的特点,着重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诱发并强化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适时选用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以达到顺利过渡数学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的措施
(一)挖掘生活化的数学素材
发掘生活素材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展开:
1.整合教材资源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的内容进行合理改装,给数学灌输“营养”,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
2.挖掘生活素材
从聋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挖掘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蕴含了一定数学思想的问题,使数学生活化。举例如下:
例1:从校园生活中挖掘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校内的数学资源,从校园生活这一学生最熟悉的资源着手,把相关的数学问题巧妙地融进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和价值。如在教学位置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研究;在教学队列问题时,可根据学生队列的变化进行探讨等等,进而巧妙组装数学资源。
例2:从家庭生活中挖掘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而家庭生活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现实,各种或有形或无形的数学知识其实每天都在身边上演。如学习《年、月、日》时,就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历着手,通过年历、月历等数据的查找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蕴藏在我们无意的日常琐碎中;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就可结合学生的一日作息这一生活情境,从早上起床、锻炼、午饭、游玩、晚饭、学习到休息等各个时刻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时间的含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例3:从社会生活中挖掘
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不要忘记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作为我们学习数学最大最开放的课堂,社会生活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可以从媒体、从闲聊、甚至从与小伙伴的嬉戏中捕捉大量的有用信息。如在教学“24时及计时法”时,让学生从媒体上、街道等去搜集时刻表,这些素材,不仅丰富和加深了学生对计时法的理解,也成为我们解决经过时间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数学源于社会且服务于社会。
(二)体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1.立足生活化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于内化学习动机,梳理思维方向,获取探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根据聋生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课堂上多通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或具体事物引入,赋予数学以生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和夯实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以采用描述性情境,通过引入鲜活而熟悉的生活事例,为学生的探索铺垫了积极而愉悦的氛围。或者采用欣赏性情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合理整合,有效选取生活中的资源片段并截取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的同时,锻炼捕捉生活中数学的眼光,感悟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还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进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知,体会到探究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科学和严谨。例如,教学《轴对称》时,通过让学生折—找—画,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对轴对称图形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活用生活化练习,提升精彩自我
诚如上面弗赖登塔尔所说:“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那么我们的学习也必然要落到实地——用,而生活化的练习则是联系“学”与“用”之间的重要纽带。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上的练习一旦被印入教材就已经陈旧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神奇的双手,创造性地将知识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组合和再加工,赋予知识时代感和新鲜感。
我想,对于新课标倡导的“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真正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锻炼自己的优秀品质。所以,教师要通过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让学生理解数学,会用数学。
四、实践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在本校聋生数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构建起聋校低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挖掘生活化的数学素材,体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初步形成探究生活化数学实践的方法。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促进了教学只重视结果的转变,做到了重视学生思维、情感等多元发展,力求给课堂教学赋予生命力。
3.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的转变。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和生命力,从课堂观察来看,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实施,使学生乐于学习、专于学习。而学生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将生活转化为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这一过程。随着问题的复杂变化和不断累积,这一正向循环、滚动,使得学生信息量更加豐富,应变能力也逐步灵活敏捷。同时,丰富的生活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体验、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和优良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庆春.新课程理念下聋校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8(z1).
[2] 刁永龙.浅谈聋校应用题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