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基本图形,研发“一图一课”
——以“对角互补四边形”微专题复习课为例

2018-10-25 06:25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顾志勇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对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顾志勇

中考微专题复习是近年来的一个教研亮点,我们在《中学数学(初中版)》就曾见到多篇研究微专题的课例,深受启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对角互补四边形”也研发了一节习题课,本文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一、“对角互补四边形”专题复习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 基础热身

例1 如图1,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点E.连接BE、CE.

图1

图2

(1)点E到B、C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吗?说说你的依据.

(2)点E到AB、AC的距离相等吗?说说你的依据.

(3)若∠BAC=80°,求∠BEC的度数.

(4)小可发现∠BAC+∠BEC是一个定值.你觉得小可的发现正确吗?

教学组织:前两问是让学生复习两个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第(3)问需要作辅助线,如图2,过点E向AB、AC作垂线段EG、EH,可利用“HL”证Rt△BGE Rt△CHE,得∠BEG=∠CEH,再把目光转向四边形AGEH中,可得∠GAH+∠GEH=180°,于是结合∠BEG=∠CEH,转化为∠BEC+∠BAC=180°.教学过程中先安排学生独立探究,再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并由学生代表汇报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追问思路,对于关键步骤可以让其他学生复述.

教学环节(二) 拾级而上

例2如图3,在Rt△ABC中,O是斜边AB的中点,DO⊥AB交∠BCA的平分线于点D,DE⊥AC于点E,DF⊥BC于点F.

(1)求证:△ADE △BDF.

(2)小天发现∠DAC+∠DBC是一个定值.请判断小天的发现是否正确.

(3)设AC=6,BC=2,求四边形ADBC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求CD的长.

教学组织:前两问是例1的变式再练,安排学生复述思路即可.第(3)问需要借助前两问的进展,得出AE=BF,再得出CE=CF,AC-AE=BC+BF,于是CE=CF=4,再证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它的面积为16,再结合△ADE △BDF,四边形ADBC的面积可转化为正方形CEDF的面积16.相应的,发现△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CD=4.

图3

图4

教学环节(三) 圆的视角

例3如图4,AB为⊙O的直径,点C、D在圆上,连接AC、BC,CD平分∠ACB,连接AD、BD.

(1)判断△A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O的半径为5,求AD的长.

(3)在(2)的条件下,BC=6,求CD的长.

(4)小婧经过探究,发现不需要(2)中的条件,也可证出AC+BC=CD.你觉得得小婧的探究是否正确?说说你的分析.

教学组织:对于第(1)问,除了可以转化为例1、例2中的思路处理,还可以结合圆周角性质(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DAB=∠DCB,∠DBA=∠DCA),快速实现问题突破.对于第(2)问,可延续上一问的进展,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径即斜边AB=10,可得AD=BD=5对于第(3)问,利用之前例2中的一些进展,构造图5,突破△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BF=AE=1,于是CE=7,即CD=7.当然解法并不唯一,学生也可“旋转”△BCD到△AGD的位置,构造图6中的△CDG,证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实现问题解决.第(4)问则是“走向一般”,利用上一问中两种构图都可解决问题.比如图5中,先证出AC+BC=2CE,而CD=CE,即AC+BC=CD.另外,利用图6中的进展,把目光投向等腰直角三角形CDG,也可得出CG=CD,即AC+BC=CD.

图5

图6

教学环节(四) 变式拓展

例4如图7,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弦,∠ACB的平分线CD分别交⊙O于D,交AB于M,连接AD、BD.

(1)请你过点D分别向AC、BC作垂线段,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

(2)直接写出AC、BC、CD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设DA=m,DC=n,试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

图7

教学组织:前两问是例3的简单变式.对于第(3)问,可利用例3(4)获得的结构与性质,构造出图5或图6,是△ABC的周长为对于第(4)问,由△ACM △DBM,可得,由△BCM △DAM,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解读

1.精心选取基本图形,研发“一图一课”

本课我们选取的是“对角互补四边形”这一基本图形,该图形融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于一题之中,既需要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线段相等,又需要借助全等来“导角”,对证明过程中“导边”“导角”的基本功有较好的训练.从这个基本图形出发,通过例1让学生经过热身训练,过渡到例2拾级而上,再到例3结合圆的视角看清问题的结构,最后的例4仍然以圆为背景,变式再练、拓展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贯通不同年级章节,践行“开放教学”

上面的4个例题中,例1、例2分别对应着八年级上学期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例3对应着九年级上学期圆的学习,例4对应着九年级下学期相似三角形的内容,4个例题源于一个基本图形,环环相扣,贯通了不同年级和章节,作为中考专题复习,打破年级、章节的界限,借助一个图形综合不同的知识点,让研究问题的视角打开,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条件或信息解读、调取不同章节的数学内容,辅助解题,践行了所谓“开放式教学”(郑毓信教授语)的追求.

3.遵循深入浅出原则,预设“铺垫问题”

在具体构思“一图一课”时,既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又要注意在呈现一些拓展问题之前,增设一些铺垫式问题,让学生循着铺垫问题自主获取思路,既学会解题,又能收获解题自信.比如根据教学经验,例3的第(4)问是很多学生不太适应的一种问题,因为在圆的背景中,学生往往思路局限在圆的“内部”(不只是指圆这个图形内部,学生的眼光也局限于利用圆这一章中的知识点解题),不能跳出圆的视角联想到八年级“旋转”构造全等、证明特殊直角三角形来实现问题的贯通.这样,我们有了例2的几个设问的铺垫,当学生没有进展时,可以启发他们“回看”例2,容易获得有效的构造与转化,实现问题解决.

猜你喜欢
对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
玩转角的平分线
与对角格空时码相关的一类Z[ζm]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式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