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吴富炜 杨靖娴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100049)
由于对新生儿断脐及后期护理不当,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极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脐部急性炎症(脐炎),药物应用的不及时或不合理,也极易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新生儿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本文对本院住院新生儿脐部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标本为2014年3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疑为脐部感染的106例新生儿脐部分泌物,入选标准参照《儿科学》第4版[1]和《实用儿科学》第8版[2],均符合脐部感染特征,脐轮与脐周出现红肿、渗出、脓性分泌物及臭味,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拒吃奶、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症状,其中有17例患儿出现发热同时进行血培养。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鉴定卡(GN、GP、YST)和药敏卡(AST-GN13、AST-GN09 、AST-GN16、ASTGP67);培养基为Oxoid生产的哥伦比亚血平板、伊红美兰平板、巧克力平板及贝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科玛嘉显色念珠菌培养基。
标本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血平板、伊红美兰平板、巧克力平板上,置于5%CO235℃恒温孵育箱中培养24~48h,将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上机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所有操作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及仪器使用说明进行[3]。质控菌株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肠球菌ATCC29212,克柔念珠菌ATCC6258进行质控,质控菌株购自卫生计生委临检中心。
106例新生儿标本中,80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5.5%。80例阳性标本共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2例培养出双株菌。8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病原菌株的59.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2株,占病原菌株的39.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为主;念珠菌1株,占1.2%。17例有全身症状新生儿同时做血培养,有3例培养出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株,与患儿脐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均相同。病原菌构成情况见表1。
2.2.1 革兰阳性菌 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占22.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株,占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4株,其中2株为红霉素诱导性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3株,其中1株为诱导性耐药。见表2。
2.2.2 革兰阴性菌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7株(46.7%),肺炎克雷伯菌4株(50.0%)。未检出耐碳氢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见表3。
表1 脐部分泌物病原菌82株构成情况
表2 革兰阳性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表3 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如果新生儿脐部处理不当易造成断面感染,重者脐部明显红肿发硬,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等[3]。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很可能会发展为败血症,病势凶险,死亡率高。
本次调查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居多;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大多数,与国内某些报道一致[4-6];17例有全身症状者同时做血培养,共培养出3株病原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与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相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新生儿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除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为70%以上外,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下。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在30%以下,但鉴于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小儿软骨发育,氨基糖甙类药物有肾、耳毒性,故不宜使用。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均敏感,但万古霉素也存在一定的肾、耳毒性,且在低出生体重儿体内的半衰期长,因此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确保疗效并避免中毒。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株;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高于7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低于5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近年发现,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产肠毒素及致病因子,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7]。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由脐残端侵入血液可导致败血症。此次共检出大肠埃希菌1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7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产ESBL4株。有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显著增长,且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8]。本文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70%以上,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中等耐药,对头孢类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肺炎克雷伯菌比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更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稍低(30%),对阿米卡星敏感度较高,但鉴于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宜使用;只有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呈完全敏感,未发现CRE菌株。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目前耐药问题已成为感染性疾病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应及时准确的对病原菌进行检测,了解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同时规范无菌断脐操作,加强脐部护理,重视医护人员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