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明
【摘要】 图文并茂的地理新闻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也是形象化呈现地理知识的一种方式。开发地理新闻中蕴涵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开拓师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师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基于此,笔者对地理新闻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命制原创试题、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增长学生见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地理新闻 教学资源 开发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8)07-107-02
0
地理新闻是指新闻中涉及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新鲜事件,包含时间、地点、事件、照片,具有真实性、生活化的特点,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也是形象化呈现地理知识的一种方式。基于此,笔者对地理新闻教学资源进行了探索。
一、地理新闻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
(一)手机客户端搜索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阅读客户端(简称APP)陈出不穷,教师可以选取一两款常用新闻APP下载到手机中,常见且好用的有腾讯新闻、天天快报、新浪新闻等。工作之余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多阅读,并留心有利用价值的地理新闻,直接点击收藏按钮保留起来。但也会有老师感到疑惑,毕竟课件还是得在电脑上制作啊,手机阅读新闻固然是好,但收藏的地理新闻如何转移到电脑中来呢?其实很简单,手机上每一条新闻页面的右下角都有一个分享按钮,点击按钮,即可把新闻分享到自己的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等地,日后想利用可以随时用电脑在自己的QQ空间或朋友圈等地点击打开。
(二)电脑网络搜索
电脑网络搜索地理新闻的优点是实时快捷,直接将图文信息转移到课件中加以利用。但无论是手机新闻APP,还是电脑网络搜索新闻,往往都会出现资源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仔细甄别新闻图片和文字的真实性。
(三)报纸、杂志阅读
不少老师还是保留了喜欢阅读报纸、杂志的兴趣习惯,常见的日报或周报中都会有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只有多留心多收集,多思考新闻与地理知识点的联系,就可开发为教学资源。
(四)同行交流
一个人的视野始终有限,多人的新闻交流分享可大大增加教学资源的来源。同行交流简单到日常的聊天,具体到同科组或同行之间可以建立Q群或微信群,每位群友将自己阅读到的地理新闻或自己拍摄到的地理新闻分享到群里,让集体的教学资源来源更广阔。
(五)个人拍摄
地理新闻不一定是从网络、报纸上阅读的新闻,也可以是地理老师的见闻。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外出旅游中,遇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教师都可以及时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用途。例如台风期间,我全程观察风力大小的变化,风向的改变,不断用视频或照片形式记录下来。这类新闻资源,可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二、地理新闻教学资源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
(1)课堂导入利用图文并茂且又能引人注目的地理新闻来导入新课,比传统导入显得更形象立体,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导入新课“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笔者利用了一则新闻“汉能和奥迪跨界合作,太阳能汽车不再是科幻”(来源:2017年8月31日搜狐网),展示了汉能集团2016年7月推出了全太阳能汽车的资料和图片,并播放了关于汉能薄膜发电的视频,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关于清洁能源的情景中。看完这则新闻案例,我顺势抛出了四个问题:1. 为什么太阳会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2. 我国哪些地区太阳能较丰富?3. 除了直接利用太阳能,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4. 与传统汽车相比,谈谈全太阳能汽车的优劣势。学生对新闻表现出的兴致很高,大部分能马上带着问题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并且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课堂,有利于其注意力的集中,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2)突出重点许多地理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地理新闻事件,有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冷锋过境前后天气的变化是课本的重点内容,学生都亲身经历过,却常常不能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透彻,易走进死记硬背的误区,常常出现记忆错乱的情况。笔者借助气象新闻“霸王级寒潮刷新下雪最南底线”(来源:2016年1月24日中国天气网)来拉近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对这次寒潮印象深刻,家乡所处的广东新会在2016年1月24日这天竟然下雪了!距离当地上一次下雪时间民国1929年,过去了87年,真是百年一遇!这则地理新闻将冷锋过境时大风、雨雪、降温天气的特征生活化得呈现在课堂上,突出了课本重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并记忆了重点知识。
(二)命制原创试题
命题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更是创造力的体现,地理新闻是命制原创试题的灵感来源。近年来,高考试题常以新鲜的地理事物为切入点,灵活地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新闻时,要有解读新闻中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命制试题的意识。例如,笔者看到一则题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整体竣工在即”(来源:2016年9月8日新华网)的新闻,经解读信息加工后,改编了如下试题:
2016年9月7日,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喀斯特洼坑中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FAST将于9月底整体完工投入使用。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结合材料和图1,回答以下问题。
(1)说说大窝凼喀斯特洼坑的形成原因。(6分)
(2)分析FAST选建在大窝凼的主要原因。(6分)
需要注意的是,从新闻中提取图文材料时,要注意对文字材料的重新编辑,或压缩或修改,保证文字材料的简洁简练,同时要保证新闻图片的清晰度和代表性。
(三)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
教师解读地理新闻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将新闻中的地理现象以图文形式呈现,以供学生探究其形成原因,可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对看似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地理现象,学生往往更感兴趣。例如,在“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高考一轮复习课堂中,除了对常见的海水、流水、风力等堆积地貌进行复以外,笔者引入了一则地理新闻“巴西沙丘变湖泊大自然鬼斧神工”(来源:2016年1月8日腾讯新闻)中的图文材料,课件制作如图2所示。在学生的惯性思维里,沙漠是干旱地区的地理事物,但新闻中呈现的是“水中沙漠”的奇观。这中特殊的地理现象,大大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还引发了学生对其成因的探討、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地理学科能力。
(四)增长学生见闻
世界很大,而学生受学业限制,能看到的世界却很小。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课堂或课余之时有责任增长学生见闻。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用课件展示符合课本内容的图文知识以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奇特却又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插入,既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例如,在高二课堂中,笔者投影了一则新闻“三沙发现世界最深海洋蓝洞获名‘永乐龙洞”(来源:2016年7月25日腾讯新闻)中的图文材料如图3所示。学生在这则新闻中,既增长了见闻,又了解了蓝洞的形成原因。这些地理知识在学生的见闻中一点点沉淀下来,可能会成为日后辅助解题的锋利武器。例如,2017年广州二模地理卷第1至3题就是关于蓝洞,题目如下所示。由于蓝洞这一地理事物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所以题目得分率不高。
(2017年广州二模)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海洋蓝洞(如下图所示)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海洋蓝洞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断层下陷 D.溶蚀和侵蚀
2.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地壳活动 B.高温多雨 C.冰川广布 D.风沙频繁
3. 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
A. 海平面升降变化 B.气候不断变暖
C. 火山、地震频繁 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室设置“地理栏目”,教师定期将搜集的地理新闻打印、张贴出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地理新闻教学资源的开发前景
地理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学资源也应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教师获取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宽,可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地理新闻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必然是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但各式新闻鱼龙混杂,教师在提取地理新闻时要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取真正有用于地理教学的新闻。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探索,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初现甘于现状、固步自封的职业倦怠现象,教学题材年年相同,教学课件届届一样。阅读新闻是大部分教师的爱好和习惯,如果能多留心地理新闻,那么,从中提取的地理教学资源就是更新教学材料最轻松最便捷的方法。因此,基于地理新闻的教学资源开发,某种程度上能促使教师摆脱职业倦怠,促使教师的不断成长。此外,笔者发现教师个人地理新闻拍摄记录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拍摄、记录地理新闻的意识和行动。生活中遇到可利用的地理新闻事件,要及时保存图文记录。养成这种记录地理新闻的习惯,也是提升地理教师专业修养的一种方式。
地理新闻资源无处不在,只要生活中我们有意识地去收藏、解读和使用地理新闻。基于地理新闻教学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地理新闻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体验地理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参 考 文 献 ]
[1]丘涛.基于地理照片的教学资源开发探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