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原因就在于“三个倡导”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从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024-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3],号召“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好。”[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体现,它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一、“三个倡导”直接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5],“是我国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6]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其性质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中提到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在那个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因此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地发展,人人相亲相爱,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思想境界极大提高,这些都可以体现在“三个倡导”中的富强、民主、平等、自由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从而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魂聚气。我国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勇敢勤劳、诚实守信等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它要求人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人人团结互助,辛勤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这些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提倡什么,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标杆。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三个倡导”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德治”“礼治”,提出“民贵君轻”“天人合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等。从个人的修养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人为善”“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扶贫济困”,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独特的、在生活中会自觉运用的价值理念,毫无遗漏地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中。因此,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離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倡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个人、家和国有机统一,正如“三个倡导”将国家、社会、公民结合起来一样,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扬精华的东西,“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4]
三、“三个倡导”来自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
中国古代拥有着灿烂的文明、辉煌的成就,自秦汉大一统以来,中华民族就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世界前列的。但自近代以来,晚清政府懦弱无能,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遭受着外国的肆意践踏,中国人民奋勇反抗,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8]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从此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卷入瓜分中国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也走上了探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征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他们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与封建势力和外国势力英勇斗争。其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充分体现了农民渴望平等的思想,但是该运动以失败告终。随后封建地主阶级想通过“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实现国家的富强,但是由于主张“中体西用”,未能触及腐朽的社会制度也未能成功。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但因把希望寄托于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触及封建保守势力的利益而失败。紧接着资产阶级的革命派肩负起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并且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胜利的果实随后被袁世凯篡夺。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随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号召建立最广泛人民参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战胜利后,我党代表人民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号召建立联合政府,保障民主。毛泽东非常重视民主,在与黄炎培的谈话中非常自信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9]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人民民主。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产生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展开。在当时还提出了要实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充分体现我们要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建设的正确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8]。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历程,无不体现着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自由、平等,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这个意义上,“三个倡导”正是来源于此。
四、“三個倡导”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飞跃,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体来说,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民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在经济上,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政治上,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实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在文化上,我们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建设上,我们注重改善民生,努力形成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在公民建设上,强调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尤其是“三德建设”,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不断富强,政治上更加民主,国家法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人人自由平等地发展,通过道德教育,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增强,人人团结友爱,这些都与“三个倡导”相呼应。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0]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就是“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凝练出的“三个倡导”来汇聚人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而在建党100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建国100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5]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6.
[7]习近平.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