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点滴谈

2018-10-23 10:39杨兴平
考试周刊 2018年91期
关键词:讲解对比朗读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我们小学课本中入选的三十多首古诗大都是唐诗,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的作品,也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的作品,还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流派、哪种风格的诗,读来总会让人从中倍受启发。所以,抓好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以后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朗读;讲解;对比

近年来,为了弘扬国学经典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国家对中小学的古典诗词教学是异常重视了。学校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班级内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的国学经典和古典诗词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如何在这方面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我尝试采用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现罗列出来,以便与同仁共同切磋。

一、 指导朗读,以读激趣

记不得是哪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的确,我在教学古诗时,针对学生对学古诗不感兴趣的特点,对于一些朴素易懂的诗《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重点放在加强朗读指导上,以便使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体会古诗的优美意境、缜密的思路、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加强朗读指导,关键在于正确地划分音步(节拍)(划分音步一般规定的符号。“Ⅱ”表停顿长,“Ⅰ”表停顿短,“:”表示轻微的停顿)音步的划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五言古诗一般划分三个音步,读法有两种。一种是“二二一”如《登鹤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种是“二一二”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七言古诗一般划分四个音步,读法也有两种:一种是“二二二一”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送我还。另一种为“二二一二”,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鄉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另外,根据诗句不能割开的原则,有的七言古诗也可读为三个音步,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综上所述,正确地划分音步,加强朗读指导,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体现音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讲解意境,强化理解

有些古诗意境深远,在教学时若采用此方法,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我先对诗人作诗的时代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诗人孟浩然他的前半生主要在家闭门苦学,四十岁时才带着多年来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京城谋取功名,结果终不能如愿。于是他满怀一腔忧愤的心情重回故乡。途中他孤身一人停宿在建德江畔,面对着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身的景色,那旅途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至此,再讲解这首诗,学生对诗人失意后有家难归的愁闷心情将了解得一清二楚。再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同样先向学生讲解古诗的时代背景。王维的家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为忆山东兄弟。他写这首诗时才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生活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仕子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的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举目无亲。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完成的。正因如此,作者便产生了强烈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

三、 采用对比,拓宽视野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些古诗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习。如学习韩愈的《早春》这首诗时,可首先向学生出示未选入课本的《晚春》指导学生欣赏。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明确: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景色固然可爱,但比起“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却显得有点逊色。因为草色给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至此,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高超的诗笔和锐利深细的观察力便不难了。再如,在教学《古风》时可和《蚕妇》进行对比教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通过对比教学,从而揭示出在封建社会里剥削阶级“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罪恶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新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认为根据古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至少也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在思想上,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美的教育;在智能上,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增进他们的知识;在语言上,可以丰富语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当然,对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本人仅仅是一个肤浅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杨兴平,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梁镇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讲解对比朗读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丢弃“正确的废话”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如何做好数控加工实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