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琳
[摘 要]文章以初一一节语文课为样本,从评课入手,分析传统评价方式与课堂观察技术的异同,认为两种评价方式应相辅相成。
[关键词]COP;评课;课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70-02
2016年1月8日,在松柏中学初中部录播教室开展了厦门市思明区COP第六次面授之线下研修活动,本次活动松柏中学为主场,集体观摩松柏中学初一语文备课组长王迎老师的录像公开课。活动有幸请来了首都师范大学COP项目的冯涛教授及其团队助学者,帮助开课教师进行课堂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记号体系和编码体系评价课堂。同时还邀请思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大同中学苏文辉老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该课进行点评。
一、初探传统课堂评价方式与课堂观察技术
当前课堂评价的形式依然以教师听课、课后开课教师自我评价、听课教师的他人评价为主。这种评课方式传统,但有其无可取代的价值所在,通过专业教师的听课,从学科角度出发,发现课堂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专业性强,由于听课教师多是本学科教师,能从专业角度鉴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以及整个教学思路是否合理,并从学生反应来侧面评价课堂的有效性。而传统评课方式亦有弊端,最大的限制便是其不可避免的主观感性色彩。我们也发现,在日常的评课环节中,评课教师多以褒奖为主,通常在最后才“客气”地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而评课探讨的也多是课堂内容及设计思路,鲜有涉及教师提问方式、学生回答方式及教师回应方式等细节。再者,评课资料只适用于该堂课,不能形成相关数据,更无法形成数据库以供更多教师参考。
通过COP培训,我们学习到课堂观察是可以摆脱其感性色彩,成为一种理性的技术的。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个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除了凭借自身的感官,更重要的是依靠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及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相对于传统评价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经过成千上万节课的数据收集,在相关问题上已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值,科学且具有代表性。再者,通过数据收集转化,能将一节课(无论文科理科)量化,更直观地暴露课堂存在的问题。
二、以传统的评课方式评价本课
王老师本次公开课以“初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复习课”为题,开课思想基于“新基础教育”的“五还”:还工具、还时间、还空间、还提问权、还评议权给学生,也就是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进行。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在复习回顾过程中学会梳理归纳并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获得应试的方法。以往的复习课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复习,将复习内容“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强塞强给,学生未必能吸收。而本堂课转变观念,先让学生在课前总结归纳该单元知识点,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享,学生之间互相评议,教师进行指点或总结性评论。该课有较强的引导性和任务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因小组讨论及点评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也就是说在本堂课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相当于“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主体。
苏文辉老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该课进行点评,他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个方面评价该课。首先,他将本课定义为复习加写作指导的复合课,符合初一学生学情,学生能通过本课形成经验并有效输出经验。本课目标明确,设计合理,以大问题引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其次,从教师教学活动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互动的关系,王老师能耐心倾听学生提问及回答,积极跟上学生反应,教态从容亲切;学法指导贯穿学习过程,从文本解析中提炼出学法。再次,从学生活动看,学生能明确课堂任务,跟上教师节奏,学生回答言必引文,语言表述完整、自信。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没闲着”,阅读和练笔环节相扣,从分享的成果来看,对即将应对的单元考试能起到训练、强化作用,课堂扎实高效。
当然,苏老师也就本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指出教学环节中的顺序问题;二是学生课堂分享的文本内容需商榷;三是从教师活动出发,认为一些问题指向性不强,较少预设学生的回答,如果回答更有针对性、生成性会更好。最后一点其实与王老师自己的评价有相似处,她反思问题设置还可以更细化、更明确,甚至在课前作业中就清晰地指示,學生活动会更具体,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以课堂观察技术评价本课
1.编码体系分析方法
COP团队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编码体系分析方法,一个是记号体系分析方法。编码体系S-T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察与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称为T行为)和学生行为(称为S行为)进行采样与编码,描述课堂的基本结构与实时发生的事件来分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特征。S-T分析方法是一种能直观表现教师教学特点的课堂观察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两个维度的编码,从S-T曲线判断课堂类型。
2.记号体系分析方法
记号体系分析方法是一种聚焦式观察,即针对某焦点问题进行的观察。它更关注师生行为对课堂的作用,尤其注重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方式,因为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很多教师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提问可能已经陷入一种固定模式,而这在一般的听课评课中很难暴露出来。对王老师的本节课,我们选取五种记号体系分析方法:问题类型分析方法、课堂有效性提问分析方法、课堂对话方式分析方法、师生对话深度分析方法、目标学生的非投入行为分析方法,试着从以上角度探究对课堂的影响。记号体系有效性提问分析是对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采用的提问策略进行记录与分析的一种聚焦式课堂观察方法。通过对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人际知识等。记号体系教师理答方式的分析是对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采取的回应方式进行记录与分析的一种聚焦式课堂观察方法,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人际知识。记号体系对话深度分析是对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深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的一种聚焦式课堂观察方法,对话深度主要体现教师的情境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四、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发现两种评价方式的相通点,例如课堂师生互动良好,都属于“对话型”课堂;也提出王老师在问题设置上需要更细化、更多样。当然,并不能说课堂观察技术就是绝对科学的,毕竟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数据只具备参考价值,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角度,开拓现有的评课方式。教师必须明确,任何评价方式都旨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积极反思,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