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伟
[摘 要]“部编本”教材对学生亲近母语和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理论,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在体验中真正感受母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角色扮演;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07-0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的启用,再次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现行教材的选文和插图设计,无不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线组元”的单元组织方式,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活动的安排与课后练习的设计,能更好地让学生亲近母语……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加深体验,是现阶段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借助角色扮演理论,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能较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谈该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新教材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语文学科既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也具有突出的人文性;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语文教师为考而教,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弱化了语文学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功能要进行重新审视和冷静分析,真正让语文课程的定位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性有机结合于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情感与审美的熏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学教育有全局的影响,对民族心理的塑造、民族文化的袭承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摆脱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亲近母语,形成文化认知与民族自豪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生活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二、把握语文本质,运用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它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以此增加对角色的了解,扩展生活知觉,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角色扮演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即传播母语,传承文化。
(一)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中进入,品味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是借助语言文字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管是什么课型的学习,我们都得从语言文字入手,因为这是披文入情的工具。那么我们在语言文字学习和品味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语言文字来扮演相应的角色,以期和文本实现最近距离的接触和亲近。学习不同作家的作品,我们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来对文字进行品味。例如,同是民国作家,不同的人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如朱自清的作品温和亲切,而钱钟书的作品机智幽默,鲁迅的则冷峻奇崛。又例如,即便是同一个作家,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鲁迅早年回忆故乡的散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充满了童趣和温情,而他晚年的杂文如投枪匕首,语言犀利辛辣。
教授不同的文学作品,教师要能把握文字和作品的特点,能快速地进入角色,引领学生品味这些语言文字。想象自己和作者有相同的个性特点,而眼前的文字仿佛出于自己之手,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作品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从而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从文字入手,从文本入手,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条终南捷径。
(二)强化语文教学的延伸:借背景来理解,走进文化的真相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文本的创作背景。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里的“时”和“事”就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对作品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在解读文章时少走弯路,不作不必要的探幽发微或者过度解读;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透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古人还说“知人论诗”,意思是我们在解读作品时,也应该去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对作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了把握,语文教学就可以建立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走近文化事实,揭示文化的真相。
这种角色扮演能帮助学生淡化现实对文学欣赏的影响,快速进入创设的情境,从而走进作品营造的世界之中。如在教学《论语》一文时,教师介绍完作者和时代特征之后,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孔子或其弟子,想象自己走进春秋时期,体验孔子及其弟子所身处的那个争鸣的时代。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进入作品,很好地去领略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意味,从而探知作品所要揭示的文化真相。
(三)活化语文活动的开展:在扮演里升华,深刻地把握内涵
语文教学借助的文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写作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人们将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形成文字,等待阅读者品评。在这个无声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扮演好一定的角色,以便我们深入到作品的灵魂,获得写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得到交流的快乐。这种扮演既不是停留在语言模拟的层面,也不是对作品形象的简单想象,而是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作者,在作者营造的世界中找到自我。这实际上是将自己全身心交與作品,或者说将作品的灵魂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内涵。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语言极其平淡,刻画的人物形象也较单一,但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却让人动心。母爱是世间最真诚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孝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书写平凡小事,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在学习此文时,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主动渗入,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自己也能在灵魂上很快地成长起来。
三、完善课程要素,设计有效活动
教师运用角色扮演理论,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真正让教学活动富有创造性与灵动美。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角色扮演理论开发的几则可供参考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导入:声情导入,创设情境
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喜欢表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个人通过设身处地地去扮演一个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扩展知识,有效地内化传统文化。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交际能力。比如学习《李将军列传》时,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表演他们通过查资料已编排好的关于李广生平的短剧,这样既让他们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课中学习
1.吟诵品味,以读促悟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处在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角色的朗读增强对文本的感悟。《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散文紧紧围绕富春江水的奇异来写,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
游者式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感受游览者的心态,想象自己已与富春山水融为一体,陶醉于景物中。这种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游式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导游词,从“我”的角度介绍富春江的自然美、人文美。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感悟
语文教学必须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还给学生一份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声音、动作、色彩等形象立体感知中产生感悟。例如在学习《七根火柴》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带入湿冷的沼泽地,让他们扮演卢进勇、无名战士等。躺在冰冷的草地上,学生们全情投入,在身体的感知中感受到了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艰难,从而不知不觉、由内而外地生发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角色和角色之间配合要密切,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
3.联想想象,加深感悟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而服务于生活。作者作为生活的观察者,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对生活中的悲伤喜悦、感动厌恶感同身受,这才是真正的鉴赏作品。学生在阅读中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心理感受、情感认知,最大限度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还能得到更深层的人生启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得到自身的成长。联想和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还能反过来指导他们的人生。
4.鉴赏点评,升华感悟
鉴赏点评是感悟的最高形式,通过比较判断、联想想象,发掘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及与同类文章的联系和区别。鉴赏点评就是对文本美学特征的一种揭示,文本的任何一种美学特征,都是为文本的表达目的服务的。鉴赏点评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除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发学生的想象之外,还应鼓励学生从文本具体表象入手,深入感悟文本意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其独特见解,培养创新精神。
5.口语训练,对话表演
汉语是母语,是我们的交流语言,需要我们张口说,因此口语练习非常重要。角色扮演是口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语言、动作、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意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对话表演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实现学以致用。为了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进行对话表演,学生在课下要相互出主意,想办法,一起设计台词,甚至要主动向老师、家长请教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团结,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无疑对学生是一次集体主义教育,学生还在请教中学会了谦卑。
6.上台演讲,展示理解
学生上台演讲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通常可以显示学生的品质、文化修养、风度与智慧。语言的掌握需要多年的学习实践,经常让学生上台演讲,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外在的展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平稳的心态,满满的自信心和沉稳的控场能力。当学生把在公众面前演讲当成一种享受,其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创造性及自身具有的说服力与理解力将高度融合,这种高层次能力的综合运用,将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
7.影视录音,多元资源
影视录音集声音、对话、动作、画面、色彩等多元资源为一体,能够综合展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充分利用课本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在集体配合的前提下完成一次完整的影视录音活动,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集体配合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各个领域协调运作的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完美展示自我的同时,自信心与积极性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课后拓展
1.查找资料,丰富认识
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使学生主体与外部客观环境发生积极作用,不断丰富认知结构。查找资料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发展智力。学生查找资料最终要总结成果并形成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一次全面而有效的锻炼,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构成,又锻炼了他们整理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整合归纳、化繁为简的能力。
2.改编课文,活化理解
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活动。改编课文,是学生活化理解教材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合理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从而增加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使教材更具挑战性。学生参与课文的改编,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探究课文的激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使用教材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合理分工。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对角色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認识。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交融,分享知识、共享情感、把握角色、走进文化,充分发挥了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与合理的认识、见解,让学生亲近母语,感受本民族语言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情感认同、知行统一。
相信角色扮演理论的合理运用,一定能让语文课堂更具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语文,亲近母语,树立文化自信!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运用[J].学科教育,2002(2).
[3] 张海峰,郝亚丽.初中语文课本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术探讨,2014(11).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