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和途径

2018-10-23 08:21刘晓岩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刘晓岩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合力,是多种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内部要素共同集合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特别是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探究指明了方向,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动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238-02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认知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数据、大生态、大发展时代的社会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主动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要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意义

(一)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当前大学生大都是95后,喜欢探索新事物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已无法精准对大学生开展具有实际效果的良性教育,应及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新的途径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积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因而关键是如何做人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实效性的具体表现,是针对具体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科学方法施策的良好反馈。而高校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须不断努力增强。面对现今的大学生,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变理念和方式的根本就是以人文本,那么亲和力的提升必然是实效性提高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强弱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通过柔性的亲和力把社会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运用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和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新目标的有益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改革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此矛盾基础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需要与发展变化中的社会存在相适应,那么必然面临传统课题向新的前沿课题的推陈出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原有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润色增色强化自身时代感,使其获得内在动力的新生并以此来适应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研究,恰恰是在这一发展改革变化阶段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理念新亮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呼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亲和力,高校作为科研的重要阵营,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新课题和新目标,因此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贵在常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途径

(一)打造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渠种田的主要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其高尚的道德素养、先进的思想观念、丰富的学识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施力者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而受力者正是在校的大学生,如何施力关键是要接地气,入人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1.重塑亲师信道的师生情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1]。“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学识和魅力使得学生增强了对教师的归属感,师生之间以诚相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趋同感,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交往中少一些摆架子、卖关子、兜圈子,更多地把施教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以人为本的角度,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不仅着眼于教育的物理时空维度,更要着力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如何将内在的仁爱之心外显为亲和力,建構和谐共生共融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当思考的问题。

2.建立朋辈帮扶式的友情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朋辈帮扶建立良好友谊的理论基础,良师益友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的主要反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的是针对大学生的诉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需要,消除彼此隔阂和代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帮助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在帮扶大学生过程中增强他们对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认同,做到有教无类,帮扶成长中的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2]。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贫困帮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对于情感和心理脆弱的学生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和情感精神抚慰,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亲和力的具体表现。

(二)营造以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优势作用的发挥,反之则不然。因此营造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

1.开展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以文化育人从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精神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出发,努力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从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校园景观等多种环境设施的改造升级,积极开展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格调健康的校园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通过真切的影响力展现出来,在传播知识文化的过程中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拓展辐射面,校园文化是正确引导和学生深度参与共同构建的文化大气层,与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息息相关[3]。另外,要强化各类校园思想文化传播的规范性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和网络环境的建设。

2.充实喜闻乐见的高校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一直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再仅是埋头书山,越来越多地通过多种渠道接触社会,与社会生活有许多互动,受到社会层面的诸多影响。然而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上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的影响,那么如何运用社会正确价值取向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影响的实际效果,形成良好的环境育人模式,关键在于充实喜闻乐见的高校健康文娱生活,同时还要抵制腐朽低俗、媚俗败俗的泛娱乐化社会风气,始终不渝地把积极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相结合。

(三)锻造以德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的道德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立足社会的根本,德者才之资也,才者德之帅也。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期大学生是社会使命和任务,锻造以德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是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发挥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这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德性涵养的提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把握教育规律改进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握好课堂这一主渠道,借助新科技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转变授课角色和话语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课堂翻转、兴趣讨论、微课慕课等新教授方式,从讲授方法到讲授语言及时跟进新媒体话语体系的动态演变,从刚性的单向灌输转为柔性的双向渗透,润物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以极具亲和力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另外,许多高校和辅导员都开通官方微信微博、从公众媒体平台名称上也体现出很强的时代感与亲和力,例如学子之声、青年之声等。此外还可巧妙运用微视频微直播,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大学生思想的知心人和日常生活的知情人。

2.结合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新教育内容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倡导社会主旋律的同时尊重青年大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发展多样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梦激励青春梦,引导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基础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传承社会主流价值为立足点,迎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把握学生思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高,夯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激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活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落地生根。高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肩负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责任。总之,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展现理论的深度、科学的高度,又能激发大学生理性的共鸣与思想的共情,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周仲海,杨春伟,乔熙.搭建帮扶平台,构建育人模式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2(12).

[3]庞桂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思想政治教育,2017(5).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