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言语智慧的“慧学课堂”建设

2018-10-21 10:39沙建华
关键词:阅读素养思维发展

沙建华

摘要:“慧学课堂”中的“慧学”既指智慧地学习,学得轻松灵活,融会贯通;又指越学越聪明,言语智慧不断提升发展。“慧学课堂”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抵达心灵的情感性、直击思维的深刻性、关注探究的未知性、倡导合作的共享性、追求个体的独特性。具体实施路径有:以阅读素养为基础,生发言语智慧;以思维发展为核心,激活言语智慧;以连贯表达为特质,展现言语智慧。

关键词:慧学课堂 言语智慧 阅读素养 思维发展 连贯表达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要表达的基本观念。的确,“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体生命不断成长的不尽源泉。语文教育,究其哲学实质来说,是以言语为对象的智慧教育。语文课堂作为儿童母语实践的主场所,理应成为他们言语智慧生长的最佳场所。小学语文“慧学课堂”(以下简称“慧学课堂”)顺应了语文教育的这种本质追求,指向儿童言语智慧的生成。

一、“慧学课堂”的基本内涵

慧,从心,彗声,本义指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思想明晰;后引申为思想能抵达事物本质的、彻悟的,行事有道。“慧学课堂”中的“慧”有两种意思:一是聪慧,即聪明而又富有灵气;二是智慧,即明白一切事相,了解一切事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慧学课堂”中的“学”既指知识、经验和才能,又指系统性研究和知识体系,也指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而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由此,“慧学课堂”中的“慧学”便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智慧地学习,能轻松灵活地学习并能融会贯通;其二,越学越聪明,言语智慧不断提升发展,即“学慧”。

“慧学课堂”的实施前提是教师的“慧教”,即要求教师依据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做“教的专家”,更要做“学的专家”。这里的“慧教”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智慧地教,教得趣味盎然,深入浅出;二是不断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教言语知识,更要教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提升。

慧学、学慧;慧教、教慧;教与学,学与教……循环反复,促使课堂成为师生教学相长、言语智慧同生共长的教学场域。

二、“慧学课堂”的价值追求

“慧学课堂”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抵达心灵的情感性

过去的学习理论主要指向开发学习者的智力,现在的主流学习理论则认为,人类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心智,还需要心灵和身体的参与。快乐和自由是学生学习应有的学习状态,因此,学生的言语学习撇不开情感因素,它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从言语智慧生成的过程看,情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言语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强大动力,是言语智慧发展的维持系统。因此,“慧学课堂”应是充盈浓浓情感的课堂,注重师生、生生在共同学习场域中的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注重构建人与人、人与文本、人与环境之间和谐而美好的学习关系。

(二)直击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习得言语表达和交际的思维方式。只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才是真学习,才是有深度的学习。那么,思维从哪里启动呢?那就是教会学生提问。由此,质疑提问、释疑探究成了“慧学课堂”最基本的实施策略。“慧学课堂”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言语知识,掌握了多少阅读和表达的本领,形成了多少言语能力,但更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意在使学生经历了“慧学课堂”的学习历程后能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乃至走進人生的“大课堂”,继续去探求未知,解决疑惑,最终形成人生的“大智慧”。

(三)关注探究的未知性

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板块太多,环节烦琐,教学目标不够集中,导致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压缩学的过程,致使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时间。“慧学课堂”提倡学习过程必须充分展开,围绕言语学习的疑难点、障碍点以及生长点等未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深入的探究,聚焦学生言语表达的真实状态,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言语学习都“看得见”。

(四)倡导合作的共享性

目前,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学习方式,但如何让学生的合作更有效,如何让言语智慧在合作中生成,都需要做进一步的厘定和探究。“慧学课堂”支持协同、互惠的言语学习状态,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的发言与前一位学生的应答相呼应、相关联,进而推进深度思维。因此,在“慧学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不仅要接纳学生的发言,还要了解、发现学生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言语内容间的各种联系,并使言语学习不断深入。

(五)追求个体的独特性

无论是学生的“慧学”,还是教师的“慧教”,都会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慧学课堂”的研究,不再推行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主张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教师个性化的引领、培养,发掘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言语学习方式,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

三、“慧学课堂”的实施路径

语言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核心,言语智慧的发展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言语智慧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言语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慧学课堂”聚焦学生“阅读素养”“思维发展”和“连贯表达”三个核心要素,探寻言语智慧生成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以阅读素养为基础,生发言语智慧

阅读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学习行为,是一个自动与被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从阅读中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不是吸收就能了事的,还需要对此进行甄别、处理、加工、反馈。简单说,阅读是一种二度创造。所以,“慧学课堂”以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基础,根据PIRLS2006年对“阅读素养”的定义,围绕“理解及运用、从阅读中建构意义、通过阅读学习、参与阅读以及阅读的兴趣”几个要素,重视学生四种阅读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1.在阅读中学会概括。

阅读除了对信息的吸收和筛选,更多的是对阅读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概括能力作为最基础的阅读素养,在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的相关内容,我们在三个学段的具体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取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的主要信息。第二学段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扣住课题、关键词语或中心句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复述课文大意;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意思,并做简要转述。第三学段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能简单发表阅读作品后的感受,或对作品做出一定的评价;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听别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做出评价。

2.在阅读中学会比较。

比较的过程包含着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只有通过合理的比较,才能发现差异,学会鉴别,获得新知。“慧学课堂”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比较,从中获得言语智慧。具体策略有:比较推敲词语,学会遣词造句;比较不同句型,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比较不同文体,体会题材特点;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了解风格;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体会文体特点……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在阅读中学会评价。

“慧学课堂”不仅关注对学生文本理解、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思想把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引导他们对文本特点进行分析,对文本相关观点进行评价,对阅读内容进行品鉴、赏析。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学生个体的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组织他们开展充分的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有理有据的评价路径,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评价策略,如“结合作品背景”“扣住关键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等,让他们在充分的评价中提升阅读素养。

4.在阅读中学会建构。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在阅读中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将新知与已有经验相联系,进行意义建构。“慧学课堂”追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迅速、高效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已有认知中,建构文本的意思,形成带有个性化认知的阅读成果。为此,教师经常会通过开展读后感交流、读书小报展评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阅读所得进行个性化建构与展示,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以思维发展为核心,激活言语智慧

语言与思维,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但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双向发展的过程:思维是言语的具体化,也是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不能忽视大脑的作用,忽视思维的存在。“慧学课堂”尤其关注学生言语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提倡在阅读中养成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1.有根据的思维。

阅读中的思考是以事实、数据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知识作为依据进行的推论和思维。为了培养学生有根据的思维,从三年级开始,我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及时批注、及时记录、及时沉思的习惯,鼓励他们阅读时经常停下来思考,及时写下自己的发现、想不通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对关键语句的理解等,让思考的过程在阅读中留下“痕迹”。

2.有条理的思维。

条理性是思维的本质,有条理的思维应是不间断、一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和发展与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和发展相比,主要以文学性话语进行言说,其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恰恰是与科学、理性、实用逻辑产生“错位”的审美价值逻辑。“慧学课堂”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哲学层面的思维方式,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阅读时注意前后勾连,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等,力求阅读时思维彼此应接,互为印证。

3.有深度的思维。

有深度的思维即抵达事物本质的思维。人的大脑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刺激做出精密反应。“从书本中挤压出每一滴意义”,这是霍夫曼提倡的阅读方式,也是阅读过程中应有的深度思维方式。“慧学课堂”经常使用的“猜测性阅读”“自问式阅读”,意在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提问、释疑中逐步抵达文本意义的核心地带。

4.有创意的思维。

阅读,要读出文本的“不一样”之处,读出作者的“新发现”。这种“不一样”和“新发现”,就是对言语智慧最浅显通俗的表达,也是阅读过程中创意思维的最好体现。“慧学课堂”提倡有创意的思维,以“质疑”“问题”为显著特点,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扣住课题、内容、重点语句、表达方式、文章主旨等进行提问,并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三)以连贯表达为特质,展现言语智慧

思维可以决定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也可能以其内含的思维惯性束缚思维。如何打破二者之间的藩篱呢?根据2011年版课标对各个学段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目标要求,“慧学课堂”提出将学生的隐性思维通过连贯表达表现出来,让学生的言语思维“看得见”“听得清”。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提炼出连贯性表达的三个基本特征:完整、通畅、有条理。这里的“完整”,是指句子成分完备、不残缺;“通畅”,是指符合语义、句法和修辞;“有条理”,是指符合逻辑层次和顺序。根据这些基本特点,我们依据年段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表达现状,进行有步骤的指导和训练:一年级,引导学生练习把一句话说完整;二年级,引导学生练习把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说具体;三四年级,引导学生练习运用常见的关联词语,有序地说一段话(几段话);五六年级,引导学生练习条理清晰地说几段话,注意段落及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

为了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连贯性表达,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关注日常课堂理答,训练学生完整、清楚、明白、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2)将课文复述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反馈、巩固的重要手段,加强其口头表达训练;(3)把故事讲述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练习连贯表达的重要突破口,搭建各种平台,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4)加强言语交际课的训练,在情境交际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高连贯表达和即时应对能力。

我们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条有理的、连贯的表达,那么他的思维也一定是分明的、逻辑也一定是清晰的。所以,“慧学课堂”围绕一篇篇具体的文本,积极构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的多维对话平台,不断探索学生连贯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及实施途径。实践证明,这是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促进他们言语智慧整体提升的有效嘗试。

总之,“慧学课堂”聚焦语文学科特质,以质疑提问为主线,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连贯表达为特质,从“学”的角度出发,以“慧教”引领“慧学”,在教学相长中促成了师生智慧的同构共生,真正实现了“教”为“学”服务的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