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可以彰显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面结合实验教学情况,浅谈本人的点滴做法:
一、将教师演示转变为学生“表演”
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演示实验为学生观察提供丰富的材料,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传统的演示实验存在着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弊端,特别是传统教材中将演示实验的现象写得一清二楚,教师的表演往往起不到调动情绪、激发兴趣的作用。课改教材将部分演示实验的现象变成了未知,给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创设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安排成教师演示,将操作简单的实验安排成学生演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将验证转变为探究,把学习、活动、探究、实践融为一体
在实验教学中,我还时常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以培养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人教版课本上只是通过一个活动与探究,先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告诉学生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像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那样有明显现象,对于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初中学生而言,不禁就会产生疑问,“氢氧化钠真的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吗?”。于是我顺势点拨学生,让他们设计一些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学生联想学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分析这些设计的本质,思维又定向到“压强改变”上了,教师适时引导,有没有其它的设计方案,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装置2中“吱嘎嘎”变瘪的矿泉水瓶,装置4“美丽的喷泉”,“就连装置3中由于装置密封不严而漏入集气瓶内的小气泡也成了学生论证的证据”。
有的同学设计出了检验生成物的办法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将CO2能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CO2生成,说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了。立即有人提出可以将CaCl2溶液换成BaCl2溶液或Ca(OH)2等;又有人提出可加入稀HCl产生气体证明CO32―,还有许多……,可喜的是学生的对比模仿方法使用的好,但可以分析看到全班同学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了,再提出的实验方案均是由产物进行实验证明,有没有其它方法呢?一位同学提出如图:(见装置1)烧瓶内充满CO2气体,瓶内气球用玻璃管与大气相同。向瓶内加入NaOH溶液,用力振荡,看到瓶内气球鼓起来了,学生很快地分析出气压的变化,进而说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又是一阵讨论交流,学生提出如下方案:
这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设计实验装置,再亲自动手做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亲自感受了实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习和丰富了自己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将化学知识转变为生活体验,把家庭实验融入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非常密切。在现实生活中值得研究、探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铁的生锈与防护、水垢的形成与除垢方法、如何检验鸡蛋壳的成分等。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家庭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化学的理解、开拓视野和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日常生活中的食醋、纯碱、食盐、大理石(或石灰石)、水垢、生石灰(可用食品中的干燥剂代替)、熟石灰、蜡烛等物质为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创造了条件。教师结合教学情况适时安排家庭实验,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氛围。教学中我重点安排了下列家庭实验: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2.蜡烛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的探究;
3.鸡蛋壳、水垢、大理石主要成分的探究;
4.自制酸碱指示剂;
5.食盐和纯碱的鉴别方法探究;
6.可口可乐、雪碧中溶有的气体成分探究等。
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化学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身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布置家庭小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化学的兴趣并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課程标准所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通过“做”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通过“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化学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