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对电工电子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因此,就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一般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于复杂的电工电子知识很难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就需要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形式进行深入改革。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然后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这样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能够保证学生学有所用,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的课程,涉及到生产、生活等方面,其中电子、电路和电机等内容,更是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识、数学方法和自然定律。因此,高等数学和物理学史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必修的两门基础课,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也开设了其他的公共基础课,占用了很多课时,所以一些高职院校就取消或删减了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中与电路知识有关的一些章节,为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此外,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信息、控制、通讯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是空白,对电子技术内容的方面更是较少,而且教学中运用的实际例题也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计算水平,实用性较低,严重影响了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模式仍是以细节分析为主,忽略了整体效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实现了电路、材料、元件的统一,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替代了分理元件电路,但是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仍存在对分立元件的处理方法和经典剖析等内容,让学生无法在课堂中接受新的知识。此外,电工电子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对这类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就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因此,就可以结合这个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完善,在教学模式上全面改革,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可以让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分项,从而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强化师资力量
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中,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强化电类专业的师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训等方式,让教师充分了解市场环境,根据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学生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发展方向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三)改善教学环境
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增加实践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建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会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高分析能力,对实践现象和实践操作进行有序的分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进而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创造实践环境
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现场操作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运用到实践中。这种独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对电动机的接触和观察,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其中的原件构造,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结语
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创造实践环境等理实一体化的运用策略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实践展示,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进而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发展方向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吕鑫(1965~),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方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魏娜.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5期.
[2]“理實一体化”项目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韦穗林,蒙联光.高教论坛2012年04期.
[3]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构建[J].李延琴.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年04期.
[4]高职电工电子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王记昌,尹社会.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J].万嘉萍.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