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海
摘 要: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性格、完善的人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语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做好语文情感教育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方法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与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使其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一)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和引导,通过发挥情感的作用,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与生理、思维的协调发展。“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通过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活动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1]
语文教学是对语言的学习,它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立组成特殊的王国”。[2]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为:关注社会生活,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关注学生的内在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往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情感控制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并不尽人如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偏离了情感教育的轨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远离了社会生活。学校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应试来进行的,成绩成了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使教学过程完全与生活相脱节。
2.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完全忽视了语文教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把生动有趣的语文当成了枯燥无味的知识技能课,不能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3.忽视了语文教学规律。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因为每篇课文都有鲜明的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只有实现教师、学生、课文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人们仅仅关注是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的思想性、文化性,这无疑是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情感教育在育人上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优势,而语文情感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感情生活,因为那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从教育的作用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而情感教育无疑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者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培养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情感就沒有什么素质可言。[3]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三、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求教师有宽阔的胸怀、善良的心灵、高尚的品格。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推进中学语文感情教育。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篇文章都在内容上涉及情感教育,有表达对祖国、故乡、人民热爱之情的文章,如《雷电颂》、《唐雎不辱使命》等。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教学时,应把课文同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和人民的感情,而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表达崇高的亲情、爱情的篇章,如《与妻书》、《孔雀东南飞》、《祭妹文》、《我的母亲》等。讲授表达亲情的课文时,应在紧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辅之以大量的典型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还可以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优秀传统思想贯穿于其中,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情感。对爱情类的文章,教师应正确地引导,而不是刻意地回避,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学生早恋的问题,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道德观。例如学习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妻子和国家的那种真挚情感,让学生明白爱的真正内涵是真诚、挚爱、责任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法方面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烈的事业心,还应该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熟练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听、说、读、写、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美”熏陶学生。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篇章,如《荷塘月色》、《故乡的榕树》等。在讲授这些作品时,应将原文朗诵与优美的图片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文章带来的美感,使学生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格的目的。
2.以“情感”来感染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如果老师能真心地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真挚的情感,就能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的互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以“情境”来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起到以境传情、以情达意的良好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优美的语言、合理的组织教学,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加强语文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3]翁文艳.情境教育中情感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61.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灵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