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明
历经三个寒暑,我参与的《“读写结合”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顺利结题了。经过三载的辛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学生从中受益,我个人的写作教学水平也获得提升。
回首三年的历程,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用“快乐”撑起小学生写作的天空。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题起因是因为发现了学生们面对篇篇美文,都热情高涨,对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一语中的,对外延伸拓展奇思妙想。可是一到了动笔写作,却又哑口无言,闷得红头涨脸,真是“笔如千斤重,惜墨贵似金”了。面对这种现象,我努力不得其法,耗尽力气却收效甚微。恰好这时,学校组织了这次课题研究,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在实际操作过程,我认真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积极的同课题组成员探讨,大胆实践。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逐渐感悟出,只有让学生乐学,才是成学之道。于是我抱着让学生快乐写作的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一、巧用他山之石,仿写练笔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对于具体可感的事物易于理解接受。在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美文,这些都成为我仿写训练的基础。同时,我还加大了阅读量,在课外,我选取了大量的优秀文章,采取按照教材中单元类型选材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读写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活力。在学习景物描时,我选取了《山中访友》一文,作为强化训练的模仿对象。课文中有这样一部分“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要我与你一起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我”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我开始引导学生仿写,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致。刚开始,没有几个同学发言,于是我改变策略,选一处大家都熟悉的景物,并鼓励孩子每人说出一句话来描写。然后再把大家说的按照课文中的句式来整理加工,就形成了一段很好的景物描写文字。就这样有选择有目的的仿写训练,让他山之石为我的课堂铸基,为学生的写作助跑,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慢慢的,孩子们有了勇气,有了笑容,也有了令人惊喜的精美文字。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改写练文
课内文本是写作标本,也是一颗富有力量的石子,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文本,不但会让学生体会感悟文本的内在美,还会激起学生写作欲望,降低写作难度。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因为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提炼,所以当他们写作时就会出现大脑空白,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下去也是寥寥数语,再无下文。面对这种现象,我就从改写入手,降低写作难度。例如在学习说明文《鲸》时,文本只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相关知识,读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可同时鲸的知识对学生们来说也是充满好奇。于是,我就建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改写成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大量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并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亲切的向人们解读关于鲸的知识并且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具体操作中,我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就当做一只鲸来述说。一开始,学生发言并不积极,我便鼓励他们大胆说,渐渐的发言逐步多起来,这时让大家在发言中记录下自己最欣赏的语句经过全班同学一轮发言后,每个人都记录了很多好的语句,然后以小组形式成文。虽然有的同学写的很不成熟,但他们有了写的欲望,有了讲的信心,并接触了童话这种文体,为他们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有了这次改写的经验,我便积极的实践。我們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改写成了一片小短文,把李白的《赠汪伦》改写成一幕送别的短剧,让学生亲自表演。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有意外的惊喜。学生们也都说:“老师,这样写作文,轻松多了,我们可以有话说了。”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练思
写作源于生活,作品更应高于生活。要想使学生作文生动形象富有个性,感情真挚又撼动人心,必须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就必须要给他们留有空间,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把想像留给他们,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完《凡卡》后启发学生想像:爷爷会收到凡卡的信吗?凡卡能否回到爷爷的身边?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这样既扩展了阅读的内涵,又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续编故事一定要让学生尊重原文的中心,人物的性格及语言特点也要符合原文,切不可任意想象,天马行空,不知所云。那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合理的想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世界更开阔,写作时会有更多的话可说,也可以表达更多的想法。同时也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文道合一了。
四、开创写作天堂,生活是老师
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快乐,天堂就在你身旁。为了让学生快乐的读写,我们就应让他们置身于写作的天堂,为他们创设计发写作潜能的情境。
农村小学生,他们有很多时间去接触自然,接触生物,接触生活。在写作前,我们可以结合文体不知孩子去搜集写作的题材,寻找写作的情感,探寻写作的个性。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所得进行交流,探讨。找到写作的灵性。这样情境的创设就让每个孩子都能沉浸在写作中,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比如我曾经以《美丽的家乡》为题,让学生们走出课堂,细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自己的家乡本来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可是由于孩子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描写,即使写身边的景物也是一头雾水,难以下笔。我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家乡四季不同特点,在课堂上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时节的美景,再把精彩语段进行汇总,交流,最后成文。我们班曹耀同学就以其细致的观察力,独特的构思,精美的语句完成了一篇优秀的习作——《美丽的家乡》。
小学生在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却不能很好的抓住可用的习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可以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写作习惯,也可以让他们找到写作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置身于写作的天堂。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智慧的把握读与写两者结合的艺术,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写作的困扰,开拓写作的新天地,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