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海福
摘要:实施课程改革是让学科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更高效的知识传输,在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化的成长。为此,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细节的把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并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学科技能。本文以历史与社会课程为例,分析教师把握课程教育细节的措施,提升整体学科教育成果的途径,让该项课程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与社会;教学细节;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历史与社会是一项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对初中生开展该项课程的教育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知识的传输,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提升学科教育的有效性。课程教育的细节对整体课程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开展学科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对细节的把握,促使初中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正确的认知。
一、当前教师对初中生开展历史与社会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初中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
教师对初中生开展学科教育的时候,往往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忽视初中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至课程教育中,制约整体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课堂中教师所要讲述的知识点比较多,为加快知识讲解的进程,教师就会对学生开展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对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为此,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就会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个知识点,能否在试卷上填写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让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教师的单纯教学课堂。初中生在这样的课程教育下,很难对学科知识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学科教育的效果则比较差。
(二)未能对初中生开展高效的细节讲解,缺乏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性的转变
教师对初中生开展学科教育的时候,希望学生可以掌握重点知识,掌握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以此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的课程教育就忽视对学生开展细节知识的讲解,不能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历史与社会所涵盖的知识比较多,体系比较复杂,既包含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涉及诸多的艺术等知识[1]。一些教师在开展此项课程教育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些跨学科知识,不能对细节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所接受的课程知识也比较少,不能对学科知识进行高效的认知与应用。
二、教师把握课程教育细节的措施分析
(一)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开展合作探究
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强化课程教育的成果。例如,在开展《草原风情》的教学时,为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草原风情,教师让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对风情进行呈现和探究[2]。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也可以去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找,最终将这些资料整理好,进行小组作品的展示。这样可以让初中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很强的能动性,提升课程教育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教材知识中的细节,如草原一望无际的辽阔场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风情,更能把握教材的内容。
(二)对课程问题进行细化,对学生开展细节知识的讲解
教师也需要对课程问题进行细化,对学生开展细节知识的讲解,让课程教育更加具有效果。教师对课程问题进行细致化的设计,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的能动性,促使学生认知到课程知识中的细节。例如,在讲述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对地理术语比较茫然,教师要加重细节的处理设问,像气温描述分高温、温和、寒冷等,降水丰富、较多和稀少的区别等。教师安排了几个设问:“你家乡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跟东北冬天比又什么区别?你能用温度说明这种感觉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温度的差异性,从而理解气候不同带来的差别,并准确对气候类型进行判断。这个教学通过对细节知识进行讲解,提升课程教育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设计,重视知识讲解的细节
此外,教师也需要创新教学设计,重视知识讲解的细节。因为教师只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才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促使学生参与到课程教育中。对教学進行创新性的设计,要重视对学生开展细节知识的讲解,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细节知识,以此构建更加稳固的知识体系[3]。例如,在开展等高线的教学时,内容多,难度大,单调的教学过程不足以让学生清晰把握内容。因此我们编写这样一段话:“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密,缓坡疏,两峰之间是鞍部;低凸脊,高凸谷,陡崖就在重叠处”,以此对课程知识进行总结,更便于对知识掌握。通过实施这样的课程教育,则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细致的学习。
结论:
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架构学科体系知识,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有全面地、系统的认知,更要掌握对课堂细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解决关键问题,同时,课堂细节的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可以把疑难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海生.云课堂环境中开展“问题·个性”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初中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62-64.
[2]徐庆.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