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涛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师的引导与管理无疑在其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逐渐成为各科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以笔者实际的从教经验为基础,谈一谈应该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小学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简单来说,教学管理主要是指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原理,充分发挥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以此来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从而使其更加有序的运行,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不难理解,在教学管理中,教师是影响最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开展小学教学管理的具体方式。
1.渗透德育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而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专门的德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为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是,以身作則,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通过更加丰富的德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十分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除了会号召学生参加劳动之外,自己也会积极参与到劳动当中,以此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还会和其他老师经常组织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最终,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修养逐渐提升。
2.引导自主管理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出现自我意识,所以在这一时期,尽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依然具有权威地位,但教师仍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这样往往可以更加有效地使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为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本人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再如:对于学生的纪律管理,同样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管理空间,当自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之后,班级纪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最终,通过在不同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使教学管理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有效地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而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避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一言堂”,更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第二,不断扩大教学评价的范围,避免结果导向的评价,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以这两点为基础,才能使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以此来总结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接着,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外,还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那些学习态度积极、思维发散的学生,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最终,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学管理的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强化家校合作
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加以协调和管理的过程,而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也应纳入到教学管理当中。因此,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来扩大教学管理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当然,在实际的沟通当中,通常不会过多提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是更多地向家长讲解一些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此外,还会向家长讲解一些当前比较提倡的教育理念,并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最终,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使教学管理的原理渗透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实际影响。
总结来说,在小学阶段,教学管理是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管理的方法,以此来促进教学管理过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燕君.浅谈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375.
[2]雷云芬.对优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