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昭科 吕海霞
摘 要:在小学班级引导工作中,班主任想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讨的目的,辅助实现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是关键。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提倡科学、人性化的教学宗旨,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与自我疏导工作,从中获得良性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状况、行为习惯、精神状态各方面都拥有足够的了解,这些教学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个体之间有效的沟通环节。
關键词:小学;班主任;有效沟通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生活状况、行为习惯、精神状态并收集学生问题,与各学科科任老师配合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学方案对当前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优化,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保证在更新过后的教学方案具备可行性、有效性、全面性。另一方面,小学生在现年龄阶段时,未形成固定的性格品质和判断能力,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但是如果没有得到班主任正确的培养与疏导,很容易造成学习或者思想方面能力的不足。因此,优秀的班主任工作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学生有效沟通之后将讯息传达给科任老师,以期开发出符合学生自身年龄阅历、理解范围和兴趣爱好的学科教学方案。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引导发挥空间,形成立体化的小学教学系统工程。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倾听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首先要具备对于学生个体问题与整体问题的了解。而要达成这一点,就要善于倾听学生各方面的诉求,得到学生出于本心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诉求。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双方保持自身作为引领者的态度和原则,不偏不倚,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致力于打造一个学生心目中最好的倾诉对象。不论学生什么样的意见和想法,都是班主任教导工作中挖掘问题、发现问题的重要信息,都是不容忽略的。而且良好的倾听意识,也是沟通技巧和沟通效率的一大因素,能让参与对话的学生感受到本次沟通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二)具有同理心
要得到学生真实而不敷衍的内心流露,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还应当注意对话的平等性,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此时此刻的表达内容,再经过引导者的角度去分析整理,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让班主任与学生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和互相理解。追求对话双方的同理心,将对话频率牵引至相同的心理频道上,提升沟通的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部分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环节中,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班主任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态度出现了偏差。在沟通过程中没有放下班主任的师长身份,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平等性,因此令对话的深度止于表面,班主任无法从这样的沟通中获取学生的实际态度和内心想法。
(二)沟通方式单一
部分班主任在沟通环节中,只是走走过场,出现不用心,不关心等问题。再者,有的班主任不重视沟通背景及双方定位,把沟通变成了单方面的训话,把对话变成了思想教育,单一的沟通方式造成学生毫无对话体验,导致师生同频不同调的结果,让本来就心怀不安的学生转变为心理上的恐惧,更谈不上引导学生的真实流露。学生一旦对与教师沟通产生逃避心理,就会直接影响到沟通质量和效率,严重者还会影响到日后的班导工作。
三、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沟通
为了挖掘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思想,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务必注意沟通方式的针对性,强调班主任真诚的沟通态度。在与性格外向的学生沟通时,要时刻关注其思想的任意变化,关键时刻可以用幽默性语言稍微抑制以下学生天马行空的表达,围绕着关键问题将沟通主题牢牢把握住,并以事实论证,使学生关注对话的核心并达成一致;在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沟通时,要阶梯式引导学生作出响应,注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压力,班主任要耐心、柔和地牵引学生说出自己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内心想法。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要从态度上一视同仁,在与“学优生”的沟通中带有表扬性口吻的同时,平衡其优越感和骄傲心理,在与“学困生”的沟通中要语重心长地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关心学生的各方面困难。
(二)注意细节,掌握沟通技巧
在细节方面,班主任要在沟通方案、内容规划、对话细节、互动目的上的引导等方面起到带路作用。在互动行为过程确定学生主体地位,致力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出态度的调整和改变,才能配合教师完成有效的沟通环节。单次沟通不能过于深入或者浅显,火候适中,深度适当的沟通环节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稳定的沟通理解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努力方能实现。沟通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给出激励性的答复,肯定与鼓励学生的进步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还需要班主任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善于帮助学生进步,促使学生树立对自己的信心。
结语
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高度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小学班主任要放远目光,以学生为本,以诚相待,以解决疑问为核心,收获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为长久的打下基础,力求跨越师生年龄差距、角色差异,打造师生之间无缝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莫武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与途径[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07):P.167-167.
[2] 李永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怎样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30):82.
[3] 周丽勤.用心做好班主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76.
(作者单位:临淄区太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