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艳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学科素养,更要求教师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教学条件限制,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现阶段,如何践行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轻松学习语文已成为农村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如是说。陶行知先生的见解恰恰迎合了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对农村初中来说,发挥“生活教育”的作用,能够弥补教学资源的匮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的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部分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固有的教学习惯,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放在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这种教学思维下,语文教学更强调结果,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中积累语文知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生活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新时期,教师应从“教育唯考试是从”的误区中走出来,着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1]。教师应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生活教育”的内涵,提高对生活教育的重视,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学生的学科素养培育和全面发展上。
例如,《敬畏自然》的讲解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情感共鸣上,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解读文章主旨,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农村学生拥有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教师可以将文章主题联系到生活实际,提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景物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在生活中如何爱护自然环境?有哪些小技巧?”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丰富教学资源,简化学习内容
语文是语言学科,具有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语文的人文性较强,教师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概念性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师要利用网络渠道搜集更多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见识,加强学生的阅历。除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范例或具体现象对教材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概念,更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母爱”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为了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展开讨论,回忆生活中自己母亲如如何关爱自己的,包括早期准备早餐、缝制衣服、温暖的拥抱等,让学生明白母爱不只有一种形式,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淡如水,让学生通过生活细节读懂母亲,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
三、创设教学场景,开展情景教学
生活化教学需要相应的场景进行辅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教学场景,讓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2]。一方面,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蕴含着语文知识,教师要对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并加以有效利用,在学生熟悉的事物中代入语文知识点,并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虚拟的教学场景,通过播放趣味性的视频和图片等手段呈现多样化的语文知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农村学生有过观潮经验的较少,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呈现潮水的壮美,还原文章中描述的场景,给学生带来直观地感受,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这篇文章包含很多成语,包括“若隐若现”、“人山人海”、“风平浪静”、“横贯江面”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成语,诸如广告中的趣味成语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默默无蚊(默默无闻)”等。
四、优化作业布置,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仅凭课堂教学无法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知识,因而作业的补充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生活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作业形式,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并联系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3]。课后作业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后作业中融入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知识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应实现作业内容的生活化,让作业向“动态化”发展。
例如,在《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寒假作业,让学生在腊月已近的时候开始坚持写日记,观察家长的新年准备工作、观察节日的氛围、观察家乡的风俗习惯,并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买年货、守岁、拜年、压岁钱等。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诸如包饺子、换桃符、贴春联、看春晚等。假期结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选优秀日记,用生活教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学习源于生活,用生活化的理念指导语文学习,必将使学习和生活相得益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引入生活教育,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地阅读、生活化地写作、生活化地积累,优化语文学习过程,在各环节渗透生活教育,让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尚洁.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课外语文,2016(9):113.
[2]蒋林玲.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作文教学研究,2016(2):89.
[3]王春香.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