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
摘 要: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如今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有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新型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当前已经活跃于各个学段的数学课堂中,以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而生活情境更是由于激发起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而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本文就将对具体的运用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一、引言
生活情境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性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思考的过程为形象感知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理解与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师应进一步深化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课程
利用生活情境来引出新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产生实践应用的意识,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和畏难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在教学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由于本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和位置,我就在课程的伊始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想要到小强的家中借书,但在中途迷了路,此时通过电话联系,小强得知了小明此时的所在位置,要求他向南走出100米后向左拐,但小明挂掉电话后却犯了难,南方到底是什么方向?左边又是哪一边呢?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明?学生们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上北、下南、左西、又东”的方向辨认方法,但当我要求他们以教室为中心找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时,学生们却都犯了难。看到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已经被激起,我也顺势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中。通过结合生活问题的导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使新知教学顺理成章的进行,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手段。
三、利用生活情境解决教学难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难点基本为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由于小学生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抽象程度越高的数学问题越是他们掌握的难点,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非在于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此时便是生活情境发挥作用的关键。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都无法收到良好效果,此时不妨将学生带到课堂外,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展开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在学生们思而不得其解时让他们观察路边栽种的树木,与该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学生就会认识到在路的两端还有两棵树,因此不能直接用除法计算。通过这种方法巧妙的化解了数学知识由于抽象性较强带来的教学难题。
四、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情境教学如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展开,那么定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拓宽数学教学的范围,延伸教学任务,多带领学生展开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并制作统计表。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难度较大,但实际上这是一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极为轻松的活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实际生活入手,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将本班中全体学生最喜爱的学科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学生们都一筹莫展,此时我提出可以通过调查表访问或举手示意的形式来表明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喜爱程度,瞬间为学生们打开了思路,当学生实际操作时感受到了该项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度大。有的学生通过此次的分类还大胆的提出了全年级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引出了“抽样”的思想。可见,将一个学生原本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不仅降低了问题的解决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
五、利用生活情境强化知识巩固
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在完成了“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后,恰巧班级中即将到来一名新转来的学生,我就要求学生们结合班级中现有学生的数量以及教室的面积,计算出新的同学到来后,每名学生在教室中平均占据的位置面积。在计算過程中学生们利用到了刚刚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也求出了平均数,在此过程中还考虑到了教师讲桌的面积,十分的细心。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也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增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数学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认识到生活情境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实践能力提升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程度,达成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会艳.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211.
[2]王娜.浅议如何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青年时代,2014,(17):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