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

2018-10-21 11:21赵恒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荀子儒家思想本课

赵恒

今天下午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下面从五个方面说说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而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好本课,在知识上、思维方法上对于本单元后三课的学习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是“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掌握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②了解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依据教材和预习案提供的史料进行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分析史料、概括归纳、史论结合的能力;②课堂上结合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阐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诸子学派以他们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建构新的社会秩序,并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思想界的先河,诸子百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格局。同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②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主要内容。

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二、说学情学法

(一)学情

1.学生基础:学生为文科平行班,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历史学习,对春秋战国历史和儒家思想有初步的了解,但对春秋战国为什么产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2.心理特征: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3.学习能力:阅读、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预习案中明确学习目标,给予方法指导,完成预习案的内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理解教材内容,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

在预习案中提供以下材料和设计以下五个问题:

(1)提供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关系四个方面发生变化的史料,史料内容都是在说明这些变化如何引起“百家争鸣”。

(2)提供孔子思想的史料六则,孟子思想的史料三则,荀子思想的史料三则。

问题: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在孔子思想下设计问题:“除了‘有教无类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在荀子思想总结完后设计问题:“今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4)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写表格。

(5)思考总结“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6)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预习案反应出来的情况进行教学。哪些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理解不到位?将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讲解。

在课堂上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自主独学、同桌对学、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材处理

将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整合成五个探究问题:

1.基本问题:“百家争鸣”的含义,学生在预习时阅读教材解决。

2.合作探究:突破本课重难点。将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成为五个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以“百家争鸣”为主线,设计五个探究问题:“探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原因?探究二:孔子是思想主张有哪些?探究三: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探究四: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探究五:“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推进课堂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结合教材,阅读预习案上提供的史料完成设置问题,自主预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分析史料能力;老师通过预习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进行情景创设,在课件上展示“社会调查——什么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学生回答出孔子、中国功夫、长城、大熊猫等等,然后再展示央视2006年的调查结果,孔子列为第一位。为什么孔子列为第一位?导入新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进行课堂探究,学生展示,老师启发,学生总结。

探究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预习案上已经提供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关系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理论依据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探究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学习完儒、道、法、墨四大学派的思想之后,有利于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由学生起来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特色之一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探究,这个是优点,但在课堂上问题之间如何很好的串联起来,学生在问题回答中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启发能够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到历史学习中,这些都是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猜你喜欢
荀子儒家思想本课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