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18-10-21 10:46吴超由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吴超由

摘要:数学教学是师生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共同发展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授课时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数学素材,让学生真正的对数学课堂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相互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动起来,才能在这样生动活跃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出问题;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前言: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能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一大难点,有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看到应用题时,还未解题,就本能的觉得困难。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进步,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教师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完全凭借自己主观上对教师的印象去学习,如果喜欢教师,就会喜欢听这位教师所讲的课,反之,若不喜欢就会拒绝听这位教师讲授的课。学生喜欢幽默,有亲和力,平易近人的教师。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思想得到改变,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再是一个严厉的教导者,而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朋友。教师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教师就可以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变为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课堂,这样的数学课学生一定会主动地参与其中,乐于学习,积极的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和力,既能促进师生关系,又能让学生融入课堂[1]。

二、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一)设计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

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也会运用到生活中,所以教师要仔细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蓝蓝和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买了一件衣服花了59.9元,买了一双袜子花了3.6元,妈妈一共带了100元,还剩多少钱?学生都有和家长买东西的经历,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会很有兴趣探索这个问题,积极主动的学习,想急切的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们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印象就会较为深刻。

(二)设计问题要蕴含当前概念

在数学教学时,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不到位,解题的思路不清晰,有些学生只会模仿例题照搬,不会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将实际问题用含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当教师换一道题,用另一个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就有可能不会运用字母来进行表达。学生严重缺乏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2]。

设计问题要具有开放答案

如今的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在运用教材时以教材为模板,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灵活使用,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要有弹性、充分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现在的教材习题大多是有限制的,答案是唯一的,开放性的问题较少。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要设计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习题,促进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情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的提出问题做铺垫。数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为新知识打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构建数学知识的桥梁,让教师在新知识的授课时就会水到渠成,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提升数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但是要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敢于提问题的环境,能有效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时,教师出示主题图,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后,会提出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学生?二(2)班教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二年级一共多少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等。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讲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多寻找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夸奖学生,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自行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

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有不同的解题办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就算他们提出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也要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在共同的探索交流中明确解题思路。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明明一家三口去看电影,儿童票18元,成人票30元,假如明明的爸爸妈妈就带了80元,够买电影票吗?让学生自己进行列式计算,算算明明的一家能不能看电影。数学学习的价值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小学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部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間平等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探究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小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46

[2]梁长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35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学习小学数学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