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

2018-10-21 01:02李勋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李勋

摘要:杜威曾经说过:“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结果的反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进行有效教学,达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点见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有效课堂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课堂标准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反应出教育部对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有计划的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多的是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提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学生问题掌握程度进行假设,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使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总之,要以教材资源服务于历史教学课堂,使“三维目标”达到更高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巧设导入情镜,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在乎其教师的导入过程是否精彩,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了,学生才能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因此在开头就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比如,2013年11月15日,在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历史中考研讨会上,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我并不是着急去讲授课文的内容,而是播放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容和含义,理解这首歌所包含的历史背景。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并且主动积极地与老师探讨,并由导入而顺利过渡到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课程目标,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巧设疑,合作交流促高效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一节课的核心是教学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追寻和探讨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时,首先用课件给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然后提问:连接欧亚的商路主要有几条?路上有哪些物产流通和文化交流?问题一出,学生边阅读课文和地图,边找出有效信息,随后相互交流,并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疑问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培养学生识读图表的能力,根据需要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巧设疑问,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这也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在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时,出示一组贩卖黑奴的图片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与此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课文内容和观点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能人之所不能。学生不仅要在质疑中探索,而且要在合作中成长,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究,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畅通,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自然会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四、评价语言巧运用,课堂气氛更浓厚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评价的方式只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细节,教师并没有十分的注重。历史的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的评价,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评价,而是应该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达到的程度的综合性的评价。比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文化》的时候,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举办关于本节课内容的手抄报比赛。看哪位同学能够把各个知识点进行很好的链接,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这不仅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一种肯定,更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历史知识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不仅教师可以用来讲课讲解知识点,学生也能用它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种状况就有利于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开放性的课堂很简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言,学生时时刻刻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去播放在那个时期留存下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影像资料中了解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苦环境和大背景,日军在华的各种恶劣行径,南京大屠杀的过程和带给人们的伤害等。在这时,教师也能向学生传达一种要爱国的情怀,以及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多媒体比教师的口头叙述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在视觉上也有很强的冲击力,教师在播放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在课后學习中也要让学生找到记忆的合适方法,不能以死记硬背为主,而更好的是要理解为先,记忆为后,才能保证学得又好又快。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推广研究型学习为主要手段。

五、课堂结束,历史故事总结

倘若教师在历史教学内容讲解结束之后,直接草草地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将课堂总结置于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再次调动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或者在故事讲述中提出一个小问题,给学生营造出意犹未尽的氛围,使其在课下能自主地对该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我在讲述《商鞅变法》这一内容之后,在总结环节会向学生讲述《史记·商君列传》这一故事,在这一故事中我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商鞅变法。在故事中,学生从商鞅由于自己的变法内容被客栈拒收,被迫逃往魏的故事中可以知道,商鞅的变法无法拯救他自己,但是却深入到了秦国的各个角落,商鞅因为变法而死,但秦国却因变法而兴盛。如此学生对其客观的评价,加深了其对商鞅变法的理解,也为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提供了方法。

结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导演,课前,要备好“剧本”,备好“演员”,备好“道具”,课上,用正确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巧妙的设疑,激发出“演员”的表演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促其相互协作,联手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