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宏
【摘 要】乡土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乡土资源也是农村教育的最大优势,充分挖掘乡土资源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将乡土资源融入道法课堂,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并掌握乡土资源,而且还需要探寻其有效策略,巧妙地将其融入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乡土资源 道法教学 有效策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水土又会孕育一方文化。乡土资源是一个区域中养育人和培育人的精神源泉。她具有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外江无事,宁静于此”——江宁,有着丰富悠久的人文底蕴,丰富瑶灿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宝贵丰富的教学资源。用好这些乡土资源,必将能有效激活道法课堂!
一、乡土资源融入道法课堂的意义
1.乡土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要“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对乡土资源的认识也是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识。在全球化、国际视野逐渐成为人们基本观念和意识的今天,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学科教学,是对个体的文化归属感和家园意识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让学生“向外”、“向远方”看,从而造成人们普遍生活在一种宏大的国家、世界视野中,互联网更是以一种虚拟无边的“他乡世界”替代了人们身边的“家乡世界”。这种忽视了“脚下土地”的教育,使学生对家乡的人文、历史、风物产生了疏离感。
2.乡土资源是农村教育的最大优势
农村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乡土资源,而这恰恰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乡村学校置于绿水青山之间,学生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田野的芬芳、感受乡土的气息。这样的生活环境为学校设置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观、最真切、最生动的注释。我们正视城乡差距,通过扬长避短实现自身发展。依托乡土资源,实现道法学科与乡土资源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乡土文化中感受中国传统田园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体验。
3.乡土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往往过多依赖于教材,忽视了对乡土资源的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丰富的乡土资源的闲置,而且使学科教学远离了学生身边的社会实际,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生特点,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特色发展。而开发乡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便是其中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自主开发的特色教学资源。
二、乡土资源融入道法课堂的有效策略
1.联系现有的课本教材发掘乡土资源
教材列举的教学案例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陈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善于洞察社会变化,捕捉教学需要的乡土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九年级《中华传统文化》一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书中的导入事例是有关针灸、京剧、书法等,這些事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就拿京剧来说,虽然是我们的国萃艺术,但是能够欣赏的人毕竟是少数,课堂运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换成我们自己的乡土艺术,如我们的方山大鼓、龙都娃娃鼓、铜山高台狮子舞、丹阳龙灯、陆郎茶干、湖熟板鸭等,学生不仅能容易近距离感知感悟理解,这也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2.从我们周边的生活氛围中寻找乡土资源
对于乡土教育资源,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曾言:“遍地是黄金,只要明眼人。”他教导后来人要留心,要善于从乡土生活中发现教育资源,对于乡土资源,教师只要加以适当运用,便是最切合实际、最能收到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道法上册第一课“新学期新学校”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校位于江宁什么位置?创建于哪一年?前任校长是谁?现任校长是谁?以往取得过哪些成绩?这样既传授了课本知识,又传授了乡土知识,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3.鼓励学生共同探寻乡土资源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开发。教师鼓励学生适时走出课堂,“零距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教育资源,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就多次共同前往区图书馆、纪念馆、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调查与走访中体验感悟。
4.巧妙运用乡土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
第一,导入新课运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新课充分整合江宁乡土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述《诚信是金》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外预习查找资料时寻找身边的人和事。最后同学们找到了江宁竹山路的体彩销售员戴玉银面对巨奖不动心的故事,部分学生还对戴玉银进行了采访。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乡土素材导入,拉近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二,重难点处插入乡土资源,提升学习热情。
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确实不易。在重点、难点处适当插入乡土资源,既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在讲述《科教兴国战略》时,在介绍完基本的知识后,我又让学生对江宁的智能电网、软件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年均增幅达百分之二三十,成长为江宁的支柱产业的新闻进行了了解。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对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第三,结尾处用乡土资源,起画龙点睛作用。
结尾处设置乡土资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如在讲述完《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设置情境:民族精神在哪里?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就在身边,在民族优秀文化里、在乡土文化里。奋发向上的江宁精神也是民族精神!老师再问:你能为家乡的崛起献计献策吗?请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和大家交流。这样的结尾不仅给学生以振奋,更能让学生在热爱自己家乡的同时热爱我们的祖国。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园、回归自然,将乡土资源与道法课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让课堂绽放出美丽的乡土之花、思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