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8-10-21 17:38邓倩梨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性高年级

邓倩梨

摘要:进入小学高年级,小学生的心智思维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针对这一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要强调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本文就以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探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有效思路与相关教学方法,希望为高年级小学生学好语文阅读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年级;自主性;思路;教学方法

实际上,小学语文阅读应该成为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与认知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加之阅读教学本身的灵活性特征,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课堂设计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空间,全面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阅读习惯和综合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小学阅读课堂的主人。

1.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1.1激趣教学思路

高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强,情商与智商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所以该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深入且具有指向性,主要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主体。在本文看来,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主要要以“乐学乐读”为中心,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教学,培养高学段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

具体来讲,就是要首先基于理论层面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阅读知识,培养他们学会良好的阅读方法,最终养成固定的甚至能够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因为高学段小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字词阅读能力,所以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更应该将重心放在文章内容上,培养他们自主归纳、品位文章文意,引领他们逐渐走向“乐读”境界,深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所谓兴趣应该成为高年级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到位,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阅读教学活动中,并主动去寻找课外阅读机会,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一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会收获更多的阅读知识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目前许多高学段的小学生无法全情投入到阅读学习过程当中,常常出现走神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阅读学习的兴趣,看到文章就感觉乏力无趣,这也从侧面说明教师未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做到阅读情境“以情动人”,围绕“情”展开教学设计,逐渐诱导学生“入情”。

1.2情境创设引导教学思路

实际上,情境的设计与导入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但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情境设计与导入应该强调学生主体,以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参考设计适合于他们的情境氛围,导入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内容,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情境,争取为学生创设无尽的思考空间,将文本内容在情境教学中升华,为学生带来更多良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内容。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两点:第一,教师本身先要进入到预设情境中;第二,教师的教学情境导入一定要切合文本内容与学生学情。结合这两点,本文也提出了3点基于情境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首先,教师在情境设计引导过程中要做好示范,强调语言信息与肢体语言信息的有效传递,让这些信息影响到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进入情境,然后再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或生动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让学生受到感染,跟随教师一同进入阅读教学情境。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将教学资源全部引入到教学情境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能力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感知情境,让他们努力用自己的感官能力结合课上教学资源展开自主学习过程;再次,要做好分层教学,为学生抽丝剥茧的展开阅读教学内容,合理调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深度理解文章内容。

2.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结合上述两点思路,本文也提出了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3点教学方法,旨在培养高学段小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分别从激趣教学、情境创设以及分层教学三大方面探讨正确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2.1激趣自主阅读教学方法

激趣教学可唤醒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例如在难度、长度方面都有增加,所以针对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围绕更多教法展开。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将相和》一课为例,这一课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故事,实际上这一历史背景距离学生泰国遥远,许多学生对战国时代的历史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希望学生能够首先自主搜集有关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内容,同时收集有关这一课《将相和》中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要尝试上台复述课文,同时为师生们讲述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内容,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战国和《将相和》故事。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内容分享这一零散知识拼凑过程,学生们就基本了解了《将相和》这一故事的历史背景,进而从学生口口相传的角度理解了课文内容,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做的设计并不多,但却非常精妙,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即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领读阅读课文并创设学生上台演讲环节,通过学生之间的零散知识拼图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阅读教学流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参与兴趣,真正实现了“乐读”[1]。

2.2创设自主阅读教学情境

创设自主阅读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搭建课文教学舞台,让学生感同身受,满足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月光曲》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为学生创设了“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波光粼粼、陶醉”的情境。这一情境看似内容繁多复杂,实际上它正反映了课文整体所描述的内容。所以教师要用缓慢的、温柔的语气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兄妹俩在聆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而在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同时播放《月光曲》,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自主感受月光曲的美好,并深入体会课文中贝多芬作为一代名家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这一教学过程轻柔舒缓,旨在希望学生能够从月光曲及贝多芬与兄妹二人之间的音乐交流中自主感受到貝多芬创作该曲的思想情感变化,最终培养学生深刻感悟阅读文章思想感情、抓住文章核心内容的能力[2]。

2.3设计分层阅读教学方案

分层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良好手段,它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一课为例,针对该课阅读教学的横向分层就涵盖了两个层次。

2.3.1思维有效转换

思维有效转换是第一层次,它基于分层教学运用教师思维,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阅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并将它转化为现实内涵,体现教师独到见解,凸显教学过程的深刻合理性,从中也凸显作者创作本篇作品的丰富细腻情感。所以说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思维要有效转换,它更要带动学生自主思维,保证师生之间相互思维呈现互通性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习阅读内容過程中思维也不再片面、孤立,而是能够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实现立体思考,准确把握到位阅读学习内容。还以《落花生》为例,进入第课时的同时进入第二层次,该课时就应该以复习旧课为主。教师要合理运用文中内容来转换学生思维,将学生引导带入作者所描述的种花生、收花生场景中,假设自己就是“我”,与父亲、姐姐、哥哥一起讨论花生。在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教师就抛出了“爱”一词,希望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全面集中于父亲所提到的花生的各种好处,充分凸显花生卓越的品质。这种让学生自己入情入境,基于思维转换入情入境的体会理解过程,也十分合理、深刻、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富有创造性。

2.3.2品味词句、习作训练

品味词句是第二层次,它也是阅读教学横向分层法中的升华层次,它不同于前两个层次,在学习阅读文章时还融入了品味、品悟的思想情绪,在《落花生》这一课的学习中,就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品读文章。让学生深刻体味在作者思想情感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并能够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实现对学生理解的内化与深化过程。就比如说在抒发情感层面上,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在谈到花生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为了凸显这一情感,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之余多为学生提供更多练笔机会,完全将课堂教学交给他们,让教学在渲染过程中展示更多生命力表现内容,将原本零散的阅读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为学生学习记忆与理解提供有力支持[3]。

3.总结

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结合小学生特点从更多层面思考教学策略,从激趣教学、情境教学等更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带给他们非同一般的阅读学习体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身语文阅读能力水平,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晓东.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8):189.

[2]王璨.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淮安市Z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7.

[3] 蒋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4):2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性高年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