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宇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明媚的日光,动人的春宴,如果没有好酒好诗,岂不辜负这春色满园?来来来,小诗翁们,让我们先行个酒令!”记得那天,课就这么开始了,春色微醺,现在想来,依旧是那么动人……
那日的“酒令”的确有意思,是以“春”为主题的。班里面分了两个小组,每组20人;两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20个小纸条,每个小纸条上有一个字,每个盒子的字能构成一首五言绝句。两个小组,每人抽一个本组盒子里小纸条,根据黑板上出示的平仄规律(入声字在纸条上已注明),判断本组的五言绝句。判断好后,按照黑板上平仄顺序5人一组坐好并派出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这首诗。
平平仄平入 平仄仄平入
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入平
入入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平入仄平平
春光投进教室,小诗翁们开动了,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行着酒令,偶尔几声窃笑,偶尔若有所思,偶尔对着黑板的平仄规律唱了起来,偶尔又低眉浅笑做着手势。“啊!当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娇嫩的声音传了出来,“呆子!这可是五言绝句!”“咦?怎么可能?莫不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的手里有‘春字?拿过来!快!”我站在一旁,看到他们“为赋新词强挠头”的样子,不禁清了清嗓子谈道:“要注意平仄的对仗哦,尤其是入声字。”他们茫然地看了看我,又开始了讨论。突然,一组中的一个同学大叫:“就是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怎地忘记了这首诗!快把纸片给我,我来排好,你们对号入座!”不一会儿一组的小诗翁们就按照王维的《鸟鸣涧》坐好了,对面组看到对方已然找出了诗,更加热烈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也坐好了,那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
春风拂面,热烈的讨论让他们面红耳赤,更增添了一份醉意。我询问他们找出诗的方法,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了又说,想来无非三种窍门:通过黑板上的平仄规律,通过对偶的方法,通过自身积累及对诗的熟悉程度。听着他们侃侃而谈,我寻思基本的诵读方法算是掌握了。
有诗怎能无歌?既然你们已经找出了诗,那谁敢为这春宴助兴一番?看他们有的面现难色,有的低下了脸,有的嘴唇微启,有的手指轻叩玉案,似有欲言又止之态。我不禁对着黑板的平仄规律,吟诵起了那《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掌声响起,他们也放开了,跃跃欲试。我告诉他们别着急,我们先来弄懂这两首诗,带着理解和感情再来吟诵。
我带着他们讲王维,讲他踱步春山,看着花落,望着月出,听着鸟鸣,就在这感性的生活世界的体验中他静观花开花落。讲杜甫,讲他拍手高歌而来,腰间的酒葫芦哗啦啦地响,春山中荡漾着他的歌声,惊起一滩鸥鹭……他们时而坠入幽深的春谷之中,时而仿佛与杜甫一起踏春高歌。
终于,他们忍不住了,一个女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吟诵到:“人闲桂花落!”“这‘落字是什么字?”“是入声字啊!”“够短促吗?你由这个‘落字能想到什么画面?”我展示了一幅风吹落花,点到水面激起层层涟漪的画面。看到这个,你怎么处理这个入声字呢?她谈到,应该更加短促,静中有动,更加空灵一些。于是她又继续唱了起来,我闭眼细听,这次的“落”多了几分轻巧。我微笑地点了点头,她继续唱到“夜静春山空”。唱完后,我在“空”字上加了一個省略号(“夜静春山空……”)她立刻反应了过来,把这“空”字拖长了许多。我又说,这是夜里的山中哦,于是她的声音由高到低最后到消失,把山中的静谧、悠远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又有几位小诗翁吟诵了《绝句(其二)》,把这两首诗,一静一动,一冷一暖,一夜一日,一虚一实,一无情一有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两首同样是写春,却穿越古今在这小小的教室中达到阴阳相融的绝妙境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随后,伴随着古筝声音的响起,孩子们的吟诵声音飘荡在整个校园中,荡漾了这个午后的春日。
吟诵旨在挖掘中诗词的另一半生命,让诗词的灵魂完整,个人认为,有词有调,才是构造一首诗真正的灵魂,学生只会读诗词,却不会吟诗唱词,是享受不到古典诗词真正的美的,是残缺的。从大的方面上来讲,诗词的吟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改变人的气质、健康人的身心、改善班风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吟诵并非随意唱词,在达到至高的境界过程中,是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吟诵方法,牢记于胸,熟练成诵,最后随心而吟。
这节课并非吟诵起始课,而是学生们已经对吟诵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后的一节展示课。起初设计了一个主题:春,以“春”这个主题,又挑选了两首古诗,古诗的挑选是王维的《鸟鸣涧》和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挑选这两首诗的目的在于两首诗字数少,平仄规律比较规整,学生容易把握,同时,内容题材上有一定的对比度。一个春日夜晚,一个春在白日;一个曲径通幽,一个明媚艳丽;一个淡泊宁静,一个乐极生悲。
学生在了解了诗词大意、感情基调后同时又掌握了基本的吟诵技巧后,便可以开始吟诵了,但是一些细节地方处理不够到位,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打磨”和引导。我以“落”字和“空”字为例,利用诗词的画面感和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处理这些字上精雕细琢,这样才会让诗词更有味道。
最后配以音乐,学生的春日之宴,就此谢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