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玲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从行动中所得到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都是从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学习手段成为学前儿童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交际中,孩子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可见语言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而幼儿正处在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来支持、帮助幼儿去理解、去提高,从而发展阅读的能力,促进自身语言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对有图的文字、知识等理解得较快,所以便尝试着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语言与绘画结合帮助幼儿理解
儿歌,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孩子都喜欢悦耳动听的儿歌。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编儿歌、说儿歌。儿歌对于教师来说是得力小助手,也是教学的好帮手。为此,我将一些生活中常规性的要求、难于理解记忆的学习内容编成儿歌,如《洗手四部曲》《值日生》。为了起到提示的作用,我还和幼儿一起将这些儿歌分段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不仅画面丰富完整,在易记易诵的儿歌搭配下,幼儿能够自觉遵守要求,效果很好。绘画与语言有效地结合起来,起到了隐性指导的作用,成了一名不会说话的老师。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先让幼儿初步理解作品,再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点、故事发展情节的变化,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白雪公主》,在故事中,白雪公主在森林里小矮人的家住下了,我们发散幼儿的思维,我给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你觉得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欣赏不同的森林的图片,帮助他们学习理解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创编能力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语言目标。在剪纸区我积极为幼儿创设语言条件,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从简单的剪西瓜、剪纸蛇开始,先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再带领幼儿从喜爱的小动物开始剪起。先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几种不同形态、生活环境,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剪,至于小鸡的造型、形态,鼓励幼儿自己用掌握的技能去创造。孩子们剪出来的小鸡造型奇特,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我及时让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剪的,并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根据不同的造型和幼儿的想法将小鸡组合摆放,同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在剪剪、贴贴、讲讲中引导幼儿模仿已欣赏故事中的发展情节编故事,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造性语言的表现,对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想象。我們还一起改编了儿歌《数小鸡》,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还利用水果制作和幼儿一起选角色、编故事,通过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也促使幼儿在大自然、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理解、语言、绘画、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自制图书中发展表达与总结能力
图书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情画下来,变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书,满足幼儿的想象、表达和制作的欲望。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多思考,与同伴相互交流,让幼儿根据已有的图画进行故事情节的创编。还有,孩子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编活动,如《我们给地球降温》这本幼儿自制书,以地球太热了为主题,发动幼儿想办法,给地球降温,孩子们想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浩浩说:“我们给地球扇扇子。”荧荧说:“我们给地球吃冰棍。”锐锐说:“我们给地球洗澡。”老师说:“我们给地球多种树,让地球乘凉。”这样的题材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又帮助幼儿提示经验,进行总结,使孩子在生活中发展,获得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又不乏童趣,我们再让幼儿配以相关的画面,实在是巧夺天工。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绘画水平、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翻阅着自己制作的图书,边看边讲,激发了幼儿创编的兴趣,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把幼儿讲述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附在相应的图画上,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便于保留自己的作品。
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主动地和人交往。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促进语言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