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一系列有关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重庆市响应国家号召,于2017年4月17日公布172所研学旅行试点学校的名单,黔江区共有10所学校申报,最后只有黔江区沙坝乡中心校通过审批。本文主要分析黔江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情况的现状,讨论黔江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学旅行 黔江区 复合型教师 评价反馈
一、研学旅行概述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
研学旅行是学校等社会团体组织学生通过团体旅行,开拓视野、充盈知识;采用集中食宿的形式走出校园,旨在培育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在与爱心人士的互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励志感恩教育,初步带领学生走进高校,实施体验式励志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让旅游过程中的学生接触社会、学习和培训的经验,培養学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勤奋互勉,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学旅行的政策背景
研学旅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新举措。当前,国家重点鼓励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着重强调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作用。
2003,上海是第一个将研究旅游纳入教育计划的国家。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面向全国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了“逐步实施中小学研究旅游”的构想。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意见》,要求各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
2017年4月10日,重庆市教委发布了重庆中小学科研旅游试点学校名单。共有172所学校(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被确定为开展重庆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试点学校。黔江区沙坝乡中心校在列。
二、黔江区教委研学旅行工作开展的现状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1、传播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自2016年《意见》出台之后,黔江区教委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6]14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通知》(渝基教发[2016]33号)精神,结合黔江区实际,特别制定了《黔江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一下简称《实施方案》),且确定了10所首批黔江区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名单。
2、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机制
《实施方案》对研学旅行工作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做出了整体规划,笔者结合《黔江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管理办法》和黔江区现目前的工作进展,总结如下:
其一,内部协作机制。学校内部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对活动进行周密的设计和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较为详尽的活动方案策划,用以切实安排好学生的食、住、行、参观、考察等活动,将活动中的每项具体工作安排到位,责任到人。对所开展的活动,学校还应该设计更为明确的目标主题。并对所言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准备相关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以保研学活动的“行”、“学”相得益彰,并安全有序地进行。
其二,外部协调机制。研学旅行活动少不了外部各方相互协调。大致包括活动的资金来源、行程规划还有活动过程中的志愿者服务等的相互协调。以沙坝乡中心校同年7月6日举办的中小学生2017研学旅行励志夏令营活动为例,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黔江旅游天地旅行社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行程规划;重大、重师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此次活动提供了人员支持等。
3、开发和利用了社会资源
研学旅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走出校园、在外旅行,这就需要社会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一是有形资源。学校应在旅游路线中选择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围绕相关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沙坝中心校在7月的活动中,利用三峡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科技馆等场所,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重大、重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志愿者,由“重庆爱心文化促进协会”515爱心基金赞助,将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是无形资源。沙坝中心校的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去到了大学校园、三峡博物馆、动物园、白公馆、渣滓洞等。既体验了大学生活,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变迁;既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领会了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潜移默化地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为今后的活动搭建起了良好的社会关系。
三、黔江区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调查,比对各级部门对研学旅行工作的要求,现对黔江区推进研学旅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宣传周期较短,公众认知度不高
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有关开展研学旅行的政策,但是从2016年11月《意见》出台,到次年2月黔江区教委向其下属单位印发的《实施方案》,中间仅有3个月的时间;重庆市最早开始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也是在2014年,至今不过三四年光景,属于典型的萌芽期。正是由于政策实施时间不长,宣传周期较短,导致了公众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度较低。
(二)学校在研学旅行活动施行过程中存在不足
从研学旅行的定义中体现出这是一项需要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身临其境去观察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活动。显而易见,这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学校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
(三)安全隐患带来诸多困扰
由于研学旅行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学生集体食宿、团队活动,每次的参与人数众多,不可能安排当天来回。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参观、考察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学校往往都要承担无法推卸的责任,还可能面临来自家长、上级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与责难。虽然国家旅游局16年12月就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黔江区教委也针对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向下属单位印发了《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但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人力、物力、场地等的限制,以及监督、经验的欠缺,无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实施。在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方案,未能获得所有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即便研学旅行的价值能够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但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也就孤掌难鸣,愈显不易。
(四)效果评估模式还需继续探索
研学旅行既然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那就应当做到活动前有设计,活动中有探究,活动后有评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设计和探究,却忽视了评价和反思。效果的评估应当包括对教学过程、目标、最终效果以及学生在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和表现等,《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还指出应当有服务改进环节和投诉处理环节。但是沙坝乡中心校所制定的评价模式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仅仅靠媒体的几句赞扬、活动有无顺利举行来评价这次的研学旅行活动,并不能及时反馈活动中真正的问题,无法准确地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估。
四、黔江区研学旅行切实推行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知
研学旅行活动是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有益活动,教育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对研學旅行活动的宣传,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加深社会对其的了解和认同。借助其他地区开展研学旅行的成功案例,通过媒体公开宣讲,向公众传播研学旅行对学生的重大教育意义。当地的学术协会,可以组织召开研学旅行讨论峰会,邀请学术界专家学者进行演讲。政府部门也要通力合作,鼓励更多的非试点学校举行研学旅行活动,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重点学校,要为其他学校树立榜样;对活动中的经费、安全保障等问题作明确的指示,鼓励旅行社、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推出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专项方案。对于已经开展过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应当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让研学旅行活动落实成为一门真正的、全员参与的在校课程。
(二)精心做好活动设计,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
1、注重活动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实践性是《实践方案》中提出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研究旅游活动的设计中,学校应更多地关注活动实践。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区实际,融合地域优势,让活动呈现出地域特色。不要只让学生简单地游览参观,听老师或导游的讲解,要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将书本理论知识联系到客观实际当中,并融会贯通。研学旅行还应当注重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设计制作相关研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注重活动主体的自主性
学生作为研学活动的主体,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性,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为学生量身定制切合他们发展的研学课程。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引导他们适度参与食、住、行等的选择与策划;适度放权,让学生自主对行程中的纪律进行管束;安排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担任旅行过程中中景点的导游,为大家做深入讲解,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活动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体验交流以及评价反馈等,也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3、培养复合型教师
首先,教师需要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研学旅行过程中,涉及许多地理和历史学科的知识,学校可以将历史地理学科的老师系统培训,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基本的导游技能。其次,要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教师收集、筛选、整合和应用相关教学资源的能力。倡导教师努力专研,在实践中锻炼教师对研学旅行的教学相关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鼓励教师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多外出旅游探索,结合现代化教育科技,做学生的导师,给学生方向。
(三)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当和课堂教学区分开来,对效果的评价不能通过考试、做题来检验是否达到效果,全国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因此,需要教育各部门、各学校共同探索,建立和完善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反馈机制。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意见》中也要求:学校应充分评价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化发展,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还应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笔者认为,评价反馈作为两个大的模块,可以分开进行。评价模块可分为教师指导情况评价和学生研学质量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考察其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两大方面。学生评价则囊括团体协作沟通能力、行为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调查访问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收获体会五个板块。反馈模块可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分为信息分析汇总和投诉处理两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反馈对活动进行整改,完善研学旅行的活动质量。
五、结语
黔江区小学在推进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对此,我们要有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切实地解决问题,完善研学旅行的教育体系。让研学旅行能够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推进黔江区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徐褒琳.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7(1):122-124.
【2】 陈光春.论研学旅行[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05(教育科学版).
【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Z].2017.04.10
【4】【5】黔江区沙坝乡中心学校.2017年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Z].2017.01.09.
【6】黔江教发〔2017〕9号.黔江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Z].2017.02.22.
【7】罗登恒.黔江区沙坝乡中心学校2017暑期研学旅行活动布置会.[J].沙坝简报.2017(21期).
基金项目:本文发表受“儿童研学旅行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编号(2017XJPT02)
作者简介:祝雅玲,1996年8月,女,本科,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通讯作者:董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