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及其渗透

2018-10-20 20:40陈志芬
数码设计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陈志芬

摘要: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可以根据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挖掘数学当中的德育知识进行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知识技能;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15-0231-01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graphics and geometry"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an not only let students mast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penetrate the moral education knowledge in mathematic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is chapter.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Keywords: knowledge skills;Moral education;Mathematics teaching

"圖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类课程应当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能的把握。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从教学内容当中发掘与德育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发掘

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课程,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让其充分体现在数学课堂上。

1.1.学生美学修养的提高。世界上任何一种复杂的物体都可以把它解析成最为基础的几何图形,将它们还原成最初几何形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几何变换让学生能够自己感悟到几何课程的魅力所在,激发出学生的审美品味。如开展"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操作,获得美丽的几何图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感悟几何课程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提高美学修养。

1.2.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数学科目是严谨的。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当让学生能够获取基础的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技能,从而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而根据旧知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又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得出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本质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课程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感悟数学学科的科学性。

1.3.数学思想的感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定义和概念。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提升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比较和联系的形式。给学生渗透类比转换的数学思想。在学习三角形分类和多边形分类等,采用分类的教学思想。在计算复杂分数加法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几何图形,将计算中出现的分数用简单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体现出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的理念。

2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德育素材。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思维方式过程中,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2.1.教师在提升自我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学生人格魅力。教师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个人修养、严谨科学的教学精神和活跃的教学思维方式。将其运用在课堂当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不断学习当中提升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全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人格塑造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2.结合生活实际在渗透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数学科目与生活的关联性较大,在教学前教师应当认真地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对数学科目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相互融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延伸到课程之外。可以根据图形与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组织课外的实践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联系。例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课题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着一块三明治的图片问学生图片里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并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其他这种形状的物体。有的学生说三角板,有的学生说交通警示牌,还有的学生说红领巾也是三角形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提出来物体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让学生根据交通警示牌学会遵守交通规则,通过对红领巾的关注提升自己的责任感。

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进行德育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低年级课程当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应当深入生活实际,与数学图形相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以数学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课程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与精神修养。教学时应当在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发觉几何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出数学科目当中德育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谢剑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5(6):43-43.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