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实现自我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其养成理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针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数学知识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中对高中数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分析,希望能更加有效地带动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
关键词:高中时期;数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02 -0215 -01
在高中时期的实际学习中,数学课程是一门较为实用的课程,其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难度更大,练习学生逻辑思维的知识也更多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一定要紧随教师的思路,使用抽象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切实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组织高中数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成绩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1.简述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综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状况,探究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成效以及成绩。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基于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之中了解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并且切实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串连着问题探索活动。探究式数学问题需要是思维一定要恰当,使其适合高中时期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数学教师还要使用数学知识探索问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索、探究,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基于对学生想法的掌握,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使用这样的方式,切实发挥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优势,切实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一般是处在主体位置的,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容,欠缺良好的互动与探究,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继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况。基于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一定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中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构建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1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习数学知识最为关键的就是思维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要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就需要长时间、科学地进行练习,使学生认知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带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自主练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积极的思考。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而言,大部分学生解答问题都是套用教材中的公式,直接计算得出结果,因此当学生遇到不同题目的时候,就会失去思路,不知道应该如火如荼解答。这个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指导应该怎样更好地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地探究,最终获得数学问题的解答规律。如此以来,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获得不断提高,能够融汇贯通地解答数学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2 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运算能力极为关键,学生一定要切实把握数学知识的运算规律,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在高中数学问题运算中,包含很多知识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问题的计算更为复杂,如果在某个环节上出现错误,就会让整个问题的计算都失败了。因此,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在实际运算中严谨、认真,并确保运算的质量。作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运算理念,讲解运算的具体思路,在实际运算中,一定要有良好的解題思路。组织学生不断进行总结与练习,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水平。学生在平时强化凉席,并且进行反复思索,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要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养成学生的数学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数学课程作为具有极强推理性的学科,学生一定要使用抽象思维思索并剖析数学问题,才能切实养成学生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与发展,可切实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案,切实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养成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开展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 16):64.
[2] 黄亚丽.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