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018-10-20 21:16周自美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读写结合语文教学

周自美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课程安排、教材编写、执教者有意无意地割裂开来,而且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在课时的安排上作文教学每周仅有一两次作文课(有的还会更少),教材组织上每个单元有一个写作训练、教师的教学随意等,让本很重要的写作教学难收成效。本文试从读写结合的定义、研究背景、教学现状、现实意义读写结合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浅述,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能更好的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91 -02

引言:“读”和“写”是同一知识层面上的两种能力,“读”培养的是理解能力,“写”培养的是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二者的能力又往往不成正比,会“读”有一些理解能力,并不证明能“写”好,这就是语文教学中难以权衡的难点。怎样找到一个契合点来提高两种能力,我们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因为学习是一个渐渐模仿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那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又承担起了学习写作的任务,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

1.读写结合的定义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构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平台,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也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而以写促读,则是在写一些人物的评价,读后感等后,更好地促进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在这里笔者所要阐述的读写结合是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浑然相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以读促写中的作文教学,也不同于以写促读的阅读教学。普通意义上的“以读促写”重点放在写作上,它只是借助一定的教材或篇目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如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逻辑等。更多的时候停留在模仿的层次,与单元作文训练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这样的“以读促写”细化了单元作文训练目标,而单元作文训练针对的是单元写作目标而已,所以可以这样说“以读促写”就是一次“作文教学”;“以写促读”重点放在阅读上,通过课前或课后的一些写作,如人物评价、读后感、改写等形式来促进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事实上“以写促读”是阅读的需要,不在于写作的提高。因而,本文在这里所要论述的读写结合,它是“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双轨式教学,是二者相辅相成的并进,读写结合,在这里所强调的是“结合”二字,既注重“读”,又注重“写”,最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像鸟的两只翅膀一样,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不断强健起来。

2.读写结合的研究背景

早在1915年,姚铭恩就指出:“读法与写法有密切之关系。形式上有吸收文字、文章之力。内容上有启迪思想感情之能。文字文章、思想感情之二者,乃作文之要素也”。谈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924年,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出版了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提出了“缀法与语法的联络教学法”主张以阅读课本为主,在低年级实行先读后写,高年级实行先写后读,形式可以是学生进行仿写、扩写、改写或编成剧本。这样的原因是“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渐渐地趋向现实世界,渐渐地受讨论他们环境中所有的或新发生的事实和问题,根据这点,就国语科或别科探究一个问题的结果,便命题作文,等到批评发还之后,即选读关于问题的名著,使可比较己作,自知缺点。”

1942年,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元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

现在,新加坡正流行的“反刍式教学”,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形式。这种侥幸模式主要通过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以上可见,读写结合并不是新鲜的教学理论概念,但确实是有效而常青的一种教学理论。

3.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现状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虽然像鸟的两翼一样重要,只有两只翅膀都强硬,鸟儿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往往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作文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很大;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被淡化成了单元学习完之后的附加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的课堂少之又少,学生的作文水平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更有甚者,有些写作好一些的学生也不认可语文教学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在看我们的作文教学,普遍者是:把题目布置给学生——学生写作——教师讲评;好一些的处理是:激发学生的激情——教授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结果前者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后者是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却写不好。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出现“费时多,成效小”的局面,学生的写作能力呈“时间少、速度慢、成绩差”的现象。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基本处于脱离状态,导致“两只翅膀”能力失衡,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又怎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甚至出现一些畸形的发展趋势,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注意力也放在了应试的策略上,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些速成的写作方法,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套作、空作、袭作,千篇一律、无病呻吟,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文是写作主体生活情感的外露,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而真实的个体生命之间存在着独特性和丰富性,因此,作为个体生命的表现形式的作文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字里行间蕴涵着多元化的生命气息。怎样兼顾两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又写出独特丰富的有生命气息的文章?写作有一个模仿的阶段,通常情况下学生模仿的对象是被选作“优秀作文”的学生习作,为了应试,学生千篇一律,模仿得淋漓尽致。问其写作的初衷和意义,便令人擔忧,更谈不上独特丰富的生命意义了。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学生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写,真正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4.读写结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这正是读写结合教学可实施的依据。

叶圣陶先生在1942年1月1日《国文杂志》上撰文指出:“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驗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论述,一下子就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两大责任和目标:阅读和写作,两种能力应齐头共进,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即使现实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这样的差距也应该是逐渐缩小的。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2》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通俗地说学习语文是终生有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丁有宽先生也肯定地指出: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由此可见,读写结合如能把以读促写与以写促读“结合”有效,是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洪宗礼,洪宗礼语文教学论集[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读写结合语文教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