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问题研究综述

2018-10-20 12:28王艺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本质特征价值意蕴

【摘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何谓“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但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主要包括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问题、文化自信的内涵问题、文化自信的机制问题和文化自信的实现的方法和路径问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 价值意蕴 基本内涵 本质特征 生成机制 实现路径

2016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对此,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为使问题的讨论更加集中和更有成效,本文仅就目前讨论中的热点问题试作梳理,希望能够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问题是文化自信问题研究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也是目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因而,在对文化自信概念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的满足。心态、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是文化主体自我认同的标志,也是文化主体从文化角度拓展自我的心理诉求”。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政党能够站在在世界文明视域下,对本民族文化价值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后的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 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也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

然而,在我们看来,所谓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和产物,既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根基,同时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

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问题不仅涉及到文化自信标志问题,而且更涉及到文化自信的标准问题,从目前讨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是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特征。有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主要指人)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活动所形成的对自身文化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有观点认为,人类创造文化就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目标。观念形态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的展开和体现。有观点认为,“文化价值指的是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和确定。”也有观点认为,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意向性力量所显示的是文化主体的人生境界、信念和理想,是主体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内容。

其二是文化自信具有指向性特征,有观点认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获得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主体性理性心态。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因此,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价值选择性有机统一于现实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其三是文化自信具有包容性特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文化一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文化意识得以复归,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萨义德指出:“每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构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总是牵涉到对与‘我们不同的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

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问题是文化自信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讨论中的热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从文化自信的内容来看,有观点认为,坚定文化自信,“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自信,还要有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自信。二要以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胸怀來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三要既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又要注重文化的创新”。

其二,从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来看,有观点认为,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形成和强化人们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增强以当下为基点的文化自信,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梳理和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研究和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践行,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其三,从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来看,有观点认为,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在文化比较中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信念,形成文化自觉,摆脱文化不自信的心态。有观点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想真正的崛起,必须提高软实力,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基于强大的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要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必须敢于打破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处理好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守住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之根、理论之源,并在与实践相结合中丰富与发展,才能在强基固本中不断开拓前行。否则,我们就会发生颠覆性错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3】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齊鲁学刊,2012(2):79-82.

【4】熊晓梅.文化自觉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27-28.

【5】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题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

【6】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2).

【7】殷燕召.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理念——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N].光明日报,2011—10—12,(2).

【8】漆玲.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1,(6).

【9】陈军科.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现代人文精神论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 社,2007:24.

【10】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的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9.

【11】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2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1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6.

【14】[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426.

【15】杜振吉.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4):18-23.

【16】启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J].红旗文稿,2012(5).

【17】沈壮海.文化自信的基点应确立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2-4-20.

【18】陈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谈谈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N]. 人民日报2013-08-01.

【19】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招标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15zb03)。

作者简介:王艺(1992-),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本质特征价值意蕴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改编题目可以这样做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读懂名师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