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摭谈

2018-10-20 10:29周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易错点实验探究初中生物

周平

[摘 要]初中生物在中学虽是副科,但也是要进行会考的,自从生物参与会考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生物教学,而学好初中生物能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打好基础,所以教师应重视初中生物教学,尤其要扎实做好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教学工作。

[关键词]会考复习;初中生物;易错点;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91-02

生物会考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回顾,而是对初中四册书知识系统的再构建和再完善,实现学生学习能力融通、再提升的过程。在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中,教师要围绕教材主干内容,设计一些对不同层次学生都适用的专项练习,以达到综合考点、把握重点与关键点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双基”,结合学生的疑点和易错点,设置针对性的题目,以达到查漏补缺、扫清盲点和疑点,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目的。现根据笔者多年的生物会考复习经验,对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方法进行探讨。

一、基于学生概念易错点进行深度复习

在《生物和细胞》章节的会考复习中,常发现学生不知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它与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区别在哪里;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混为一谈,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顺序弄颠倒;认为胰腺与胰岛是同一器官;等等。生物会考复习重在巩固基础,厘清重点,让学生彻底弄清概念,对此教师可将相关知识点列表展示(见图1、图2和图3),详细解说,再出习题加以巩固。

习题1.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主要是与细胞中的何种结构有关?( )

A. 细胞核 B.細胞质

C. 细胞膜 D. 细胞壁

此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功能,学生对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的结构和功能不够了解,故常容易出错。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对于物种的稳定有重要作用。本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遗传、生物稳定性的相关规律。总之,基本概念和易错点的复习要立足课本,重在基础,小步进行。

二、基于课本实验探究题进行深度复习

在生物会考复习中,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很多,教师结合教材上的典型探究实验进行复习,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重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见图4),让学生一边动手做实验一边观察,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做完实验后,教师再出示相关题目进行巩固。

习题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其目的是( )。

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D.吸收大量的氧气。

习题3.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部分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滴加碘液 ⑤观察变化 ⑥照光处理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习题4.把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移到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会放出气泡,产生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空气 D.氢气

习题5.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D.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需要氧气

学生通过重做实验,复习了实验流程,再做相关习题,这样反复复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三、基于教材习题进行深度复习

在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中,教师要挖掘生物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研究。然而,现在有些生物教师习惯用讲义上课,导致到会考复习阶段学生的生物课本还是崭新的。对此,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课后练习第7题: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依据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回答问题。1.这块稻田中的水稻是生产者,其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是生产者, 稻田里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是分解者,其作用是使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得到分解。除了水稻、蝗虫、青蛙等生物外,还有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这片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学生在重做习题以及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再次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定义。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将此题改成图表形式(见图5),这样使得学习难度加深,而且图表缺少提示性文字,这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课本知识,从而实现能力提升。

四、基于练习测试进行深度复习

模拟考试、阶段检测、小题训练、错题再练等测试方法贯穿于生物会考复习的全过程。通过练习、测试,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根源、纠正错误的目的。如判断题:光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之一。很多学生认为是对的。其实学生只凭经验,形成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等前概念,没有很好地理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重要概念(萌发的三个要素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现象要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后,经大脑引发认知重组,从而判断题目是否正确。可能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光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对此教师可再做实验验证(在一个黑色的箱子里,放置一个盛有水的器皿,器皿里放入几颗大豆,箱子密封后放在教室角落里,结果3天后大豆大都发芽了),此实验表明:光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也就是说光照、种子种植时的深浅、土壤的肥力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却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因此,对学生做错的练习题要从方法、步骤着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弄清出错的原因,把握好解题的关键要素。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生物会考复习,教师不断地针对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炼、归纳和概括,为学生深度复习提供较好的资源。学生在复习中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学习,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生物学习能力,为初中生物会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约编辑 安 平)

猜你喜欢
易错点实验探究初中生物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错因细探,避免再犯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通用技术水平测试易错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