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凤?于志晶?刘海?程宇?张祺午
摘 要 OECD国家现代化水平较高、教育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故将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水平”进行比较的参照系。依据OECD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衡量指数,以规模、结构、质量、投入、保障、机会等为基本维度,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处于OECD国家的中等层次,但呈现出快速成长性和追赶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长空间较大,并且需要加快向终身教育转型。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世界水平;国际比较;中国;OECD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9-0006-08
1983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立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方针。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始终没有放慢追赶世界、拥抱世界的步伐,从蹒跚学步,到博采众长,再到充满自信地探索本土化发展模式,在“三个面向”道路上不断实现着让世界震惊的跨越。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聚焦了世界的目光。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世界职业教育第一方阵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操作角度看,中国职业教育要达到的“世界水平”是一个需要具象表达的系统。它既需要找到可以用于进行比较、具有较高认同度的参照客体,也需要呈現由这些参照客体所反映的足以用来综合衡量比较者自身水平的指标体系。本文力图以OECD国家作为参照,在其通行标准基础上,按照可比性、可信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将中国职业教育纳入其中进行多维度的衡量和比较,从而为回答“中国职业教育距离‘世界水平还有多远”的问题提供一种尝试。
一、为什么把OECD国家作为参照系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即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政府合作讨论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的论坛。其前身为1948年西欧10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OECD包括35个成员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OECD成员国均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同时它们也是教育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4-2015》显示,2012年,在世界131个国家中,美国、瑞典等21个国家为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0个国家为中等发达国家,另外还有43个初等发达国家和47个欠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OECD国家都在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之列。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2018)》显示:在137个国家或经济体中,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中有25个是OECD国家,其余10个OECD国家有7个处于30~50名[2]。
OECD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教育概览:OECD 指标》(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一书中。该书是“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从1991年起推出的重要出版物,最初每两年出版一本,从1995 年起每年出版一本[3]。《教育概览:OECD指标》是目前国际上从投入到产出最为系统和深入描述与评价教育的出版物,围绕教育体系、教育机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四个层次的核心问题,提供了大量丰富、具体的信息。该书除了OECD国家数据,还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1个合作伙伴国家的数据,指标体系涵盖面较广,具有稳定持续的可获取性和可比较性,反映了专业人士关于如何衡量国际教育现状的共识。
综上,本研究将OECD国家教育水平作为参照体的原因:一是OECD成员国既是经济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教育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整体上代表着“世界水平”和发展趋势;二是OECD组织提出的教育比较指标体系和数据信息具有较好的完备性、持续性和可用性,有利于进行比较系统和具有说服力的比较。
二、关于比较的维度、指标体系及其数据的获得和处理
(一)比较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OECD 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是:以经济学的输入—输出模式为基础,建立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Product)的分析模式,简称CIPP 模式,并依此从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等维度展开统计和描述,既重视数量的统计又重视质量的指标,在教育产出上尤其重视质量指标。根据这一基本特征和指标体系的结构方式,同时考虑到中国与OECD国家指标数据的共有性和可获取性,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规模、结构、质量、投入、保障和机会等6个维度、21个观测指标,建立了用于进行比较的指标体系,见表1。
(二)数据获取及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为《教育概览:OECD指标》(2012-2017)、世界银行组织网站、《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2018)》。为保持数据的计算口径统一,中国数据尽量与其他国家采取同一来源数据。在21个观测指标中,16个数据点是与其他国家同一来源,中国的D1、D2、D3、D4、F1等5个观测指标的数据为笔者依据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
在46个国家中(OECD成员国35个,伙伴国11个),包含全部21个观测点数据的国家有13个,包括17个数据点以上的国家有27个。为避免采取均值插值法和近似值替代法对最终结果造成偏差影响,本文删除了缺失数据较多的国家,保留了25个国家,包括OECD成员国23个和伙伴国2个(中国、俄罗斯)。对于保留下的25个国家,部分缺失数据采取配对删除法[4][5]。
在数据标准化上,本研究采取均值标准化法无量纲处理,再以极值法换算成百分制。均值标准化法:yij=xij/x-j,均值化后各指标的均值为1,均值化后各指标的方差是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平方,保留了各指标变异程度的信息。在采取均值标准化处理之前,先将所有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逆向指标采取方法:X'=MAX(X)-X,如生师比指标,虽然从投入产出效率上看,生师比存在一个适度值,本文主要考虑师资的充足程度,所以视为逆向指标,即生师比越小分值越高;适度指标采取如下方法:X'=1/(1+|X-k|),其中k为指标适度值,如性别比,采取适度值为1而进行正向化。对6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的不同观测指标数据,均采用等权重进行计算,如A=1/5 ∑5i=1Ai,其他各维度依次类推;最终分值为M∶M=1/6 ∑(A+B+C+D+E+F)。
三、比较结果
(一)综合比较及说明
采用上述指标体系,从6个维度对25个OECD成员国及伙伴国进行的综合比较显示,中国综合指数排名第12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模指數比较的国家有25个,中国排名第18位;结构指数比较的国家有25个,中国排名第3位;质量指数比较的国家有25个,中国排名第3位;投入指数比较的国家有24个,中国排名第18位;保障指数比较的国家有21个,中国排名第18位;机会指数比较的国家有25个,中国排名第18位。详见表2、图1。
(二)专项比较及说明
1.规模指数比较及说明
在统一进行比较的25个国家中,职教发展规模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法国、奥地利、以色列、智利和俄罗斯,中国排名第18位。
职教发展规模指数包括5个观测指标,即25~6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25~64岁高职学历人口比例、25~64岁高中学历人口比例、25~34岁人口高职学历比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率。这些观测指标数据来源主要是《教育概览:OECD指标2017》和《教育概览:OECD指标2015》,除中国的数据年份是2010年外,其他国家的数据年份均为2016年、2014年。
随着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大力发展,中国的以上指标数据得到较大改善,所以在该指数比较中,中国排名第18位是被低估了。以25~6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为例,2010年中国的该指标数据为24.5%。2010-2016年6年间,中国每年的高中及以上毕业生数约4000万,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25~64岁人口约7.65亿,6年间中国该指标数据增长约25个百分点。25~34岁人口高职学历比例这一指标印证了这一点,该指标中国数据为2010年,其他国家为2014年,该比例中国为10.3%,在25个国家中排名第7位,仅次于法国(17.5%)、奥地利(17.4%)、挪威(14.0%)、西班牙(13.0%)、以色列(11.4%)和美国(10.3%)。
2.结构指数比较及说明
在统一进行比较的25个国家中,中国的职教发展结构指数排名为第3位,仅次于奥地利和俄罗斯,详见图3。
职教发展结构指数包括两个观测指标,即中职在高中阶段招生中占比、25~64岁人口高职占“高职+本科”的比例。
中职在高中阶段招生中占比,该指标数据为2012年数据,中国在该观测指标的排名为第8名(53%),次于比利时(72.8%)、捷克共和国(72.7%)、斯洛伐克共和国(70.3%)、奥地利(69.7%)、荷兰(69.5%)、斯洛文尼亚(66.2%)和卢森堡(60.7%)。
25~64岁人口高职占“高职+本科”的比例,该指标中国数据为2010年数据,其他国家的数据为2016年数据。按照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态势,2011-2016年6年间,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占高职+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51.9%,说明中国数据推算到2016年,该指标比例将基本不变,有微小幅度的下降。
由于该指标的计算为高职/(高职+本科),在该指标数据较低的国家,有部分国家本科学历人口比例较高,如韩国(33.7%)、日本(29.4%)、新西兰(26.8%)、希腊(25.2%)、澳大利亚(25.1%)等①。这些国家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发展较好,稀释了该指标的分值。
3.质量指数比较及说明
在统一进行比较的25个国家中,中国的职教发展结构指数排名为第3位,仅次于奥地利和新西兰,详见图4。
职教发展质量指数包括两个观测指标,即中职毕业率、高职毕业率。在《教育概览:OECD指标》中,毕业率不同于完成率,完成率反映的是同级别教育中毕业生数与入学新生数之间的关系,而毕业率为给定年份所有毕业生数与特定人群之间的关系,是各年龄段毕业人群毕业率的总和。
这两个观测指标的各国家数据均为2013年。25个国家中中职毕业率观测指标缺失数据的有美国和英国2个国家,高职毕业率观测指标缺失数据的有比利时、法国和以色列3个国家。
中职毕业率观测指标中,中国的数值为37.1%,在23个国家中的排名为第15位,略高于G20国家的平均值(31.6%),低于OECD平均值(45.5%)和欧盟平均值(50.9%)。
高职毕业率观测指标中,中国数值为28.3%,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2,仅次于俄罗斯(29.6%)。高于G20国家平均值(14.6%)、OECD国家平均值(11.0%)和欧盟国家平均值(7.2%)。
4.投入指数比较及说明
在统一进行比较的24个国家(美国该指数数据缺失,不计入统计)中,中国排名第18位,详见图5。
职教发展投入指数涵盖了6个观测指标,即高职生均经费支出/年、中职生均经费支出/年、职业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职业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高职生均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中职生均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
该指数下6个观测指标的年度数据为2014年,较统一。中国的高职年度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数据是根据同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价购买力指数计算的美元数值,为4045.9美元,在有数据的20个国家中排名第19位,为OECD国家平均值(10423.3美元)的38.8%;中职年度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数据为3277.7美元,在有数据的24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为OECD国家平均值(10454.3美元)的31.4%,不足1/3。
可见,在职教投入客观值上,我国是不足的。虽然在世界银行的国家收入水平标准上,我国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GDP世界排名和国家总GDP排名相差较多。相应地,职教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与人均GDP的比例方面可以体现:我国高职生均经费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为30.1%,高于OECD国家平均值(26.4%)和欧盟国家平均值(28.8%),在21个国家中排名第6位;中职生均经费投入占人均GDP的比例为24.4%,略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26.4%)和欧盟国家平均值(28.3%)。
5.保障指数比较及说明
在统一比较的21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9位,高于土耳其、智利,详见图6。
职教发展保障指数包括中职生师比和高职生师比两个指标。中国中职生师比在18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为20.5∶1,仅高于智利(22.7∶1);中国高职生师比为22.1∶1,在19个国家中排名第18位,仅高于土耳其(52.1∶1),详见图7、图8。
6.机会指数比较及说明
统一比较的25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21位,与G20国家平均值持平,略低于欧盟国家平均值和OECD国家平均值。
职教发展机会指数包括4个观测指标,即中职毕业生性别转换均等指数、25~64岁人口中职学历性别均等指数、25~6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性别转换均等指数和25~64岁高职教育性别转换均等指数。
该指数的25~64岁人口职教学历性别均等指数方面,中国偏低,该数据中国的数据来自2000年,其他国家数据为2010年。2000年中国的25~64岁男性人口中,中职学历人口比例为3.35%;25~64岁女性人口中,中职学历比例为15.87%。该观测指标是男女比例按1∶1来计算的中职学历人口性别转换均等指数,男女人口比例有一定的偏差。
四、分析与结论
(一)中国职业教育总体处于OECD国家的中游水平
采用上述构建的职业教育发展国际比较指标体系,从规模指数、结构指数、质量指数、投入指数、保障指数、机会指数6个维度对25个OECD成员国及伙伴国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综合指数排名第12名,处于中游水平。
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本研究共采纳了35个OECD成员国中的23个,对比全部OECD成员国平均值,可以发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在OECD国家处于中游水平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在21个观测指标中,除去OECD平均值缺失的2个,其余19个指标中,中国有8个指标值优于OECD国家平均值,有11个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
从数据的年份看,中国数据普遍滞后于OECD国家,OECD国家数据集中于2014、2015年,中国数据以2010年居多,甚至有2000年的数据。随着近些年中国职教的快速发展,中国相应指标的数据与OECD国家相比将有所提升。
(二)呈现出快速成长性和追赶性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OECD国家比较处于中游水平,但是呈现出快速成长性和追赶性。
在规模指数方面。25~34岁高职学历人口比例,中国2010年该比例为10.3%,比OECD国家2014年平均值(7.4%)高近3个百分点。相较于25~64岁高职学历人口比例,中国25~34岁高职学历人口比例明显升高,从5.8%上升为10.3%,OECD国家两个指标的数值分别为7.5%、7.4%,基本持平,略微上升。说明中国高职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OECD國家的高职教育处于稳定状态。高职教育入学率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国2012年数据为19.1%,比OECD国家平均值(18.2%)高了近1个百分点。
在结构指数方面。高中教育阶段中职入学比例,中国为53%,比OECD国家平均值(44%)高了9个百分点。2004-2014年十年间,我国中职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比例呈抛物线趋势,在2009年达到峰值,见图10。中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比例,中国对该比例最高国家的追赶系数递增,见图11。
(三)本科职业教育的增长空间很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25~64岁人口高职/(高职+本科)比例,从结构上看中国优于OECD国家。但是,从25~64岁人口本科学历比例来看,中国25~64岁本科学历人口为3.5%(2010年数据),而OECD国家该指标平均值为16.3%(2016年数据),中国明显偏低,见图12。2014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教育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这个方面,中国职业教育的增长空间很大,也具有重要的追赶意义。
(四)要加快向终身教育转型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25~64岁人口中,高中以下学历人口的比例占75.5%,约7.54亿。而从2011-2016年的成人教育统计数据看,成人本专科毕业生、网络本专科毕业生和成人高中毕业生数累积为2310万人,对高中以下学历人口的覆盖约为3%;从2016年成人培训数据看,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和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分别为725.8万人次、4462.69万人次,相对于近8亿的25~64岁高中以下学历人口,培训参与率明显不足,急需加大培训的力度与广度,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快向终身教育转型。
参 考 文 献
[1]谷峪,李玉静. 现代化视域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国际特征与我国策略——基于现代化框架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多维度比较[J].现代教育管理,2017(5):1-8.
[2]Wor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Z].2017-09-27.
[3]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及启示—以《教育概览:OECD指标(2003)》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24-28.
[4]严紫丹.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缺失值的处理[C].海峡两岸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2008.
[5]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2003(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