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指导下的交际推理机制

2018-10-19 01:44王佳琪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王佳琪

摘 要: 关联理论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称为“认知语用学”,它试图从认知的角度解决语言交际问题。它讨论了之前语用学理论忽视的实现交际的具体操作细节,提出了人们对交际最佳关联的理解是自动的,与人们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关等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对交际过程的提示,解决交际中话语的推理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

关键词: 关联理论 交际过程 交际推理机制

一、关联推理的基础

Sperber & Wilson非常重视语境在交际中的意义,将传统语境扩大为“认知语境”。以前我们讨论的语境有物理语境、语言语境等,物理语境是指语境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固定因素,语言语境指在对话中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采取一定处理后得到的新知识、关键词等短期的记忆内容。认知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对现实世界的一般认识和认知推理能力,是一种长期存活于脑海中等待被激活的记忆和对新信息的辨认能力。关联理论在Grice理论基础上,对语境的定义是,语境的大小取决于所处理的信息,也就是说,认知语境不是給定的,而是先给定关联性,然后根据关联选择一种语境,因此可以说语用推理就是自动落实相关语境假设的过程。

甲: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乙:我觉得他就像从火星来的。

关联理论认定每句话都应假设具备最佳关联,那么甲听到乙的回答后,首先认定乙的回答有关联性,然后选择他大脑中对于火星的认知,得到的结论是,宇宙空间,没有人类居住等,然而在他脑海中存储的关于火星的知识也许不一定只有这些,但他知道其他关于火星的知识在本次交际中没用,于是他自动选择对本次交际有用的那部分认知语境,然后根据他的认知推理能力进行推理,得出在乙的眼中“他”是一个另类、不合群的人的结论。

二、关联度与关联期待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在交际中寻求的都是最佳关联。在交际中,听话人可能根据话语解码出不同的意义,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的全部意义都能理解,听话人往往用十分单一笼统的标准理解话语,这样的标准足够保证听话人排除其他的理解,认定这种理解唯一可行。

小张:我刚从瑞士回来,挺好的。小赵:那个国家人少。

在上面的交际中,小张可以从小赵的话中解码出不同的意义,一个国家人少代表什么?那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但是小张会用一个单一的标准去理解小赵的话,即从认知语境和关联度出发,那个国家就是他提到的瑞士,在他的认知里,一个国家人少是好事。这是一个关联度的问题,它能够排除其他的理解,如果小赵的交际意图是“瑞士人少,不好”,那么这次交际就宣告失败。另外,关于关联度的计算问题,关联度的多少可以凭感觉判断,但最佳关联是无法精确计算的,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比较概念而不是量化对象,决定关联程度的因素很多,并且都不能有效地被衡量。

按照关联理论,每句话都应设想其具有最佳关联,无关联的情况不好找,也不好证明。也就是说,在我们讨论范围内的期待都是有期待可言的,即使在最初的认知平面上没有获得关联期待,也可以在另一个认知平面上获得。关联理论认为,我们对信息的处理以满足关联期待或放弃关联期待为基点,既然在一个平面上得不到期待也不能轻易放弃期待,那么我们就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结束推理?

现实生活中是存在这样的谈话的:

M:你考试成绩怎么样?N:今天天气不错啊!

看起来答非所问的对话,通常我们会选择扩大语境满足关联期待,N在这里传递的意义是,我不想讨论这个话题。虽然在推理中要求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它达到了“委婉”等附加的认知效果。语境有大小之分,小语境中无法解释的话语在大语境中都能得到解释,而且理解始终是认知层面的,一些不确定是最佳关联的话语可以经过变换变成确定的概念。

三、关联理论的推理模式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编码解码,解码模式起辅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而且有别于纯形式化的逻辑推理,是一种从认知角度出发的演绎推理。日常交际中的话语多是片段性的,听话人通过推理把这些言语片段充实成完整的命题。这个过程分两部分,首先确定信息意图,然后确定交际意图,这两部分都要依赖语境。

(一)确定信息意图

1.他有两把刷子。听话人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出“两把刷子”是隐喻还是实意,避免歧义。2.她大眼睛,高个子,挺漂亮的,很多人喜欢她。这里的大、高、漂亮、很多等词都不是一个具体确定的概念,要靠听话人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和丈量。当语言意义和信息意图不一致的时候,语言意义为说话者的信息意图提供证据。

甲:你饿不饿?乙:我们去吃饭吧。

甲的信息意图其实是“我饿了”,但为了制造委婉等认知效果,采取询问别人的方式。乙通过甲的语言意义推理出其信息意图。

(二)确定交际意图

说话人通过明示信息意图让听话人推理出其交际意图。

1.A:我们放假一个多月了。(你们怎么还没放假)

B1:真好,我们不放假。

2.A:我们放假一个多月了。(我这一个月都没事做)

B2:你这一个月干什么了?

3.A:我们放假一个多月了。(快放完了)

B3:时间真快啊。

4.A:我们放假一个多月了。

B4:哦。

A的信息意图很明确,即他放假一个多月这个事实。A告诉B他放假一个多月这个行为是在明示他的交际意图,这个时候B就要根据语境和A明示的信息推理出A的交际意图。以上前三组对话是在不同语境之下A的三组交际意图,括号里的部分是A话语的隐义。有人可能认为第四组听话人没有对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做出合适的反应,A的关联期待可能会落空,但实际上A的交际意图完全有可能被B4理解,B4由于一些原因不想继续交际,因此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但这也算是成功的交际。

四、认知推理过程的构拟

在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属于旧信息,通过解码和推理获得的信息意图是新信息,认知推理就是将新信息放置于旧信息中的过程。

前面提到过关于语境的分类,大概为物理语境、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有人把物理语境称为语部,后两者称为境部,分别为第一类境部和第二类境部,第一类境部指的是对说话人的话语采取简单处理后得到的短期内的新信息,而第二类境部是长期存在于人脑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一些背景常识。

例1A:你覺得这件衣服怎么样?B:它穿上显得人很瘦。

对B话语的推理解释一:语部:它穿上显得人很瘦。第一类境部:“它”指的是A刚刚提到的衣服。A有些胖,A想看起来瘦,穿上这件衣服人会看起来瘦。第二类境部:女生认为太胖不好看,瘦一点好看,女生都想好看。推理:女生认为太胖不好看,瘦一点好看。A有些胖,A想变瘦,A想好看,这件衣服让A变瘦,让A好看。结论:这件衣服很适合A。

解释二:语部:它穿上显得人很瘦。第一类境部:“它”指的是A刚刚提到的衣服,A很瘦,穿上这件衣服会看起来更瘦。第二类境部:人们普遍认为太瘦了不好看,胖瘦匀称才健康,人们都想健康美丽。推理:太瘦了不健康不好看,人们追求健康匀称。A本身很瘦,穿上这件衣服让人看起来更瘦,A不想看起来太瘦。结论:这件衣服不适合A。

例2M:请问这里可以吸烟吗?N:对不起……

语部:对不起。第一类境部:N没有做对不起M的事,对不起是一种道歉,道歉和是否允许吸烟没有直接关系,N没有说允许。第二类境部:道歉可能因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也可能是拒绝别人的礼貌方式。推理:道歉可能因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也可能是拒绝别人的礼貌方式。N道歉了,但没有做对不起M的事,那么道歉的原因可能是要礼貌拒绝M。结论:这里不可以吸烟。

在以上推理中,听话人如果缺少相关的认知语境,推理就无法进行,语用推理实质是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之间信息空白的搭桥的过程,事实上这些推理在大脑中是一瞬间就完成的,只是线性描述显得复杂。

可以说,交际的过程就是推理,推理需要证据和逻辑,话语本身是证据,认知语境就是逻辑。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语用学打开了一扇门,将语用学和认知科学联系在一起,着重研究交际过程中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推理。关联理论主导的推理的心理认知机制,对于线性拆分推理进行的过程、意义获得的过程提供了可行性,也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了意义被获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3.

[2][4]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8,51.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93.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89.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
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