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雨花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教师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空间的基本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意义、运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堂追问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追问;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57-2
所谓追问,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或多次提问。采用“追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考一:追问的意义在哪里?
对于课堂追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尽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渐渐地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英语教师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像完成任务,造成很多兴趣不大的学生没有往下学的动力。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追问方式,一步一步地引起他们的兴趣,相信效果是非常好的。
2.开拓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本来就处于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很好地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假设老师能够很好地以提问的方式带动学生去主动思考,便能够很好地启迪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3.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就应注意师生的沟通。追问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环节,许多学生害羞,但他们内心其实很想表达,如果教师能体会这点的话,将能够很好地引导这些学生,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教學气氛,达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思考二:在何时何处追问?
追问有着两个主要的外在特征:一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二是随机的,临时的。何时追问,何处追问,需要教师慎重对待。
1.在导入时追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之有法方能导之有效,因此,导入环节设计的好环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中,提问式导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提问导入中有针对性地追问,往往会使新知的导入水到渠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译林小学英语》三下Unit 7 On the farm时是这样导入对话内容的:
T: Boys and girls, heres a picture. Look, what is it?
Ss: Its a farm.
T: Yes, today well learn a new unit—On the farm! Look at this titl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
S1: Whos on the farm?
T: Yes! Who are they?
S2: Whats on the farm?
T: Yes, whats on the farm? Can you guess?
Ss: Theyre cows, pigs, ducks, apples, pears, oranges...
T: Good try! But whats on the farm in fact? Lets listen!
正是教师一步步逐层深入地追问,引起了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诱发了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得文本的导入水到渠成。
2.在错误处追问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错误在所难免。在学生出现表达错误时,教师如能在错误处进行暗示性地追问,会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T: Hi, S1. What does your mother usually do on Sundays?
S1: She usually read some books on Sundays.
T: Oh, I see. She usually reads newspapers at home. Right? (教师强调reads的语气)
S1: No, she usually reads magazines at home.
T: What about your father?
S1: He usually plays table tennis with me.
T: Sounds good! What a happy family!
这位学生之所以在以下的回答中再也没有出现动词形式的错误表达,是因为教师利用追问形成针对学生的错误表达进行了恰到好处地暗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及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实现了在错误处追问的价值。
3.在空白处追问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理念,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因此,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例如,在教学《译林小学英语》五上Unit3 Our family friends (Cartoon time)时,一位教师在课将结束前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 The crab hurts Sams finger. Is the crab deliberate?
Ss: No.
T: Why does he do that? May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