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雨曦 李硕
“辣条企业的心思,是既希望归入方便米面分类中节约成本,又想参照大豆制品可以使用一些特定防腐剂的规定。”
卫龙辣条再次“火”了,这一次是因为质量问题。
近日,辣条行业龙头企业卫龙食品旗下产品被湖北食药局检出不合格,原因是其添加不符合标准的防腐剂,随后湖北全省范围内卫龙产品被下架,辣条行业标准之争也被推向风口浪尖。
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行业缺乏统一监管和评判标准的局面下,卫龙食品此次曝光的质量问题,令其陷入了又一场信任危机。
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在所抽检的11类食品643批次中,不合格样品21批次。其中,“卫龙”品牌的亲嘴烧和小面筋均被抽检查出存在违规添加的情况,两种食品均含有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而标准要求为不得使用。
随后,湖北省食药监局新闻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全省目前已下架涉事批次的衛龙辣条等6批次调味面制品。
这已经不是卫龙食品第一次被地方食品监管部门通报检验不合格了。今年5月开始,卫龙食品相关产品就多次被宁波、贵阳、山西等地监管部门点名,原因均是其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对此,认证为“卫龙食品”的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产品“完全合法合规”。卫龙食品表示,自2007年开始,调味面制品(辣条)一直执行各地方标准(其中以河南省执行的《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以及湖南省执行的《挤压糕点地方标准》(DBS43/002-2017)为代表)。
卫龙食品还表示,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国家标准现仍在制定中,在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之前,卫龙严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执行。
对于卫龙食品的声明,湖北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辣条的监管,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已明确,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作为单独单元,生产许可证内容为“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
上述负责人表示,卫龙所说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将辣条参考“糕点”类的食品生产标准。这是卫龙和湖北省食药监局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分歧所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次致电漯河卫龙食品集团总裁刘福平,其电话均处无人接听状态。其品控部门一位负责人回应记者,“企业没有什么问题存在。”
记者翻阅卫龙食品声明中提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现,其附件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征求意见稿)”已明确调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面制品的规定。据此规定,方便米面制品是不能使用上述卫龙产品所使用的添加剂的。
对于调味面制品(辣条)的食品生产,一些省份有地方标准,而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尚未出台。
2007年,“辣条大省”河南曾出台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调味面制食品》。2015年5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调味面制品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
2016年11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制定好国家标准。2018年5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但正式标准至今尚未出台。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告诉记者,卫龙食品事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标准争议。辣条的标准是很难制定的,因为辣条行业是国内独有,没有相关国际标准可做品类参照;而且由于辣条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少年,国家制定标准会更加谨慎。
辣条的标准之争,背后涉及到地方企业和地方税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卫龙食品已经成为河南省的明星企业。据公开报道,作为辣条大省,河南每年的辣条产值就达到300亿元以上。据《河南经济报》报道,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曾表示:卫龙食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开发区以及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8年上半年,卫龙食品纳税1.5亿元。
而辣条的品类归属和添加剂标准制定,也与企业的经营成本息息相关。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认为,辣条的最佳分类应该为大豆制品,大豆制品按规定是允许使用一些特定防腐剂的。但如归属大豆制品,其生产成本将大大超过方便米面的成本;而成本较低的方便米面制品,按规定又不能够使用特定防腐剂,
“辣条企业的心思,是既希望归入方便米面分类中节约成本,又想参照大豆制品可以使用一些特定防腐剂的规定。”该人士说。
“辣条是高盐、高油食品,从工艺上其实是可以做到不使用防腐剂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对记者说,使用防腐剂对企业来说无非是可以在包装和物流运输环节节省成本,因为防腐剂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种成本最低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
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面筋食品(辣条)厂家1000余户,产值至少达到500亿~600亿元,湖南与河南两省各占半壁江山。从2009年到2016年的七年间,该行业生产总值增长230%,销售额增长了两倍,预计2018年中国调味面制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低,大量中小企业甚至手工作坊纷纷进军辣条行业,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说,中国辣条产业发展的十几年里,企业一直良莠不齐;尤其是近三到五年,辣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违规添加的问题依旧存在。
据《新京报》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中旬,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部门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
朱毅说,现在行业中很多中小企业,生产条件差、防腐剂称量不准确、搅拌不均匀等问题大量存在,“卫龙食品作为龙头,虽存在超范围使用防腐剂的争议,在食品安全生产上起码有一定保障。”
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导致标准出台慎之又慎,因为一旦打开了防腐剂的口子,很多中小企业的行为是难以把控的。
孟素荷表示,目前相关国家标准已经在制定中,协会在加快推动这一进程,已经组织了多场会议,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帮助企业来诊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