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聋校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8-10-16 11:39吴巧宏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聋生汉语拼音拼音

● 吴巧宏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开本大了、图片新了、内容更丰富了。通过进一步深入研读新教材,体会到新教材吸收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如“多识少写”“经典阅读”“生活化语文”等,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谈谈新教材的变化与教学思考。

一、新教材的特点

(一)“识字”:更加务实有效

1.识字时间提前

新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先识字再学拼音,主要因为聋生刚从学前班进入一年级,如果一开始就学习拼音,非常枯燥,加上听觉障碍,学习的难度非常大。新教材先学习18个简单汉字,通过简单的图文对照方式认识汉字,学习写字的正确姿势,真正感受语文是什么,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2.识字数量增加

新教材的识字数量从原来的85个提高到100个,写字数量从原来的85个减少为80个(见表一)。识字部分改变了旧教材中集中安排在最后两单元(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的方式,而是将需要认识的100个字分布在“识字”部分的第1—5课和“汉语拼音”部分的第2—15课中,识字几乎贯穿一年级上学期全过程。识字数量虽然增加了,但需要写的字数量反而减少了,没有集中识字的局促,所以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表一 新旧教材识字、写字数量对比

3.识字难度降低

一是难写字的数量减少了。旧教材的生字表中笔画为8画以上的字有8个,而新教材的写字表中笔画为8画以上的字仅有2个。二是识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了,更容易理解与认识,如旧教材中的“舟、左、右、入”等一些难理解的字被删去了,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汉语拼音”:真正为识字学句服务

表二 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汇总表

表二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的汇总表,可以看出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如下特点。

1.梯度安排拼音、识字、学词和学句

新教材将拼音教学与识字、学句很好地结合起来,改变了旧教材将拼音学习与识字学句教学割裂开来的做法。在学习6个单韵母和3个复韵母后,学习声母“b、p、m、f”时便开始安排简单的拼读与识字。第 4 课学习了“ai、uai、ei、ui”后,不仅安排了识字,还安排了学句。这种有梯度的安排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和学以致用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能够让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2.课时数有所增加

“汉语拼音”部分由原来的14课时变成了15课时。将旧教材第9课中的“y、w”分出来作为单独一课。“zh、ch、shi、r”与“y、w”之间的发音差异较大,不适合放在一起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提供便利,避免一课中安排的识字数量过多,学生难以掌握。

3.增加了四声的教学

新教材运用了非常有趣的滑板运动来表示“阴阳上去”四声。

4.增加了形象的图片

新教材将原来抽象的发音口形改变为用完整的人物头像来展示发音口形,还为每个汉语拼音配了生活化的图片,以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三)“语文园地”: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基础训练”变成“语文园地”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变化。“基础训练”是重视“双基”教学理念下的产物,“语文园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需要,是提高聋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园地”内包含的板块有“字词运用”“拼音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展示台”“我的发现”等,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1.重视运用,防止机械练习

新教材的“字词运用”“拼音运用”等板块,较之旧教材中的“读一读”“写一写”,要求更加明确,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以“语文园地一”中的“字词运用”为例。第一题:读一读,比一比。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识字、写字。第二题:照样子摆一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摆一摆进一步感受字形,通过游戏的方法让识字变得更加有趣。

2.重视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对于聋生来说,由于听力障碍导致接受信息的量不足,从而影响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新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板块,精选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语文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说、写”训练,而变成有趣的学习活动。通过语言的日积月累能够有效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交流,丰富语言实践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应使聋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重视语言实践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展示台”板块,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语言开展沟通与交往活动。如“语文园地四”中展示的孩子与爸爸的交流,引导学生看图,开展“我能和同学交流”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选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选读课文”板块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编排的目的在于落实《课程标准》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课外阅读问题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从选文上来,第1、2课是短诗,句式短、难度小,适合一年级的孩子阅读。第3、4课近似于绘本,图文结合,有助于让一年级的孩子“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5课是一篇写雪的小诗,适合在冬季阅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诗内容,从而学会结合环境进行阅读的方法。“选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建议

新教材的特点需要教师认真去思考与实践,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需要认真研讨《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认真研读教材,体会编者意图,关注聋生差异,科学实施教学。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笔者形成如下建议。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航海图”,只有通过研读才能够真切体会到聋校语文到底要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和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及各个目标都作了详细的表述,教师需要认真体会,找准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二)认真研读新教材,体会编者意图

新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论、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进行编写的,也体现了编者的设计意图,即为达到语文课程的目标所进行的内容选择与编写。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体会编者意图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以“汉语拼音”为例,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汉语拼音”部分并不仅仅是学习汉语拼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进行识字,在识字的基础上学句。这一编排方式表明了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是为了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学句,学句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交往。在认识到这一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一是学习拼音要形象化,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二是要及时应用,学过的拼音要能够开展拼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拼音,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三是要重视沟通与交往,在学习常用字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三)关注聋生的差异性,科学实施教学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认识汉语拼音,基本掌握拼读方法,口形基本正确。尽可能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了解拼音声调。”要关注这几个关键词:“认识”“基本掌握”“基本正确”“尽可能”。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生的听力损失与补偿情况进行差异教学,即“能口尽口,无口用手”的原则,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读准拼音及声调,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口形,尽可能读准拼音。

面对新教材,教师心中要有《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年级的内容与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心中要有学生,要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让差异教学落地;心中要有全新的理念,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猜你喜欢
聋生汉语拼音拼音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