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耗损状态”下的成本粘性研究
——基于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分析

2018-10-16 00:46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粘性样本效应

韩 晴

一、引 言

现有研究发现企业非债务费用的投入与有息债务水平负相关,而且“替代效应”在接近“税收耗损状态”(下文简称“税耗状态”)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当举债能力和违约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非债务费用产生的税盾被视为调整资本结构并获得税盾收益的工具。成本粘性是指在业绩下降时生产成本的调整幅度小于业绩上升时的幅度,即出现调整不到位的情况,其影响因素包括成本可调整性、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等。

从经营效率的角度看,替代效应证明了企业非债务费用的调整行为有可能被避税动机驱动,特别在“税耗状态”、盈利能力较弱(下文证明)共存情况下,企业减少现金流出属于求生反应;与此相对,成本粘性恰恰代表的是企业面对收入下降时,管理层决策出现滞后或者偏差、求生反应不够强烈的行为。因此,当企业面临“税耗”和收入下降两种状态叠加时,替代效应对成本粘性是否存在修正的效果,值得关注和分析。

从资本运营角度看,替代效应代表以节税为目标的资本结构调整,其对融资规模的影响必然波及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投入和成本调整。在资本循环周期内,替代效应产生在前,对其他生产、经营成本产生的牵制作用也值得讨论和验证。

从已有研究结论的兼容性看,替代效应研究中(属于非债务费用)的销售费用,以及折旧费用和研发投入中归属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部分,与成本(SG&A)粘性的研究对象重合。那么,当企业收入下降并处于“税耗状态”时,替代效应导致的生产费用增加是否加剧了调整不到位,进一步强化成本的粘性?

最后,当生产经营费用的价值创造属性产生差异,或者企业的避税动机发生变化(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是否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时,替代效应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差异以及折射出的税务调整动机,也能进一步与已有文献的结论进行对照。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作出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影响的推导,并提出相关假设;第三部分介绍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第四部分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描述;第五部分报告主要实证结果并展开分析;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二、文献综述和假设推导

(一)非债务税盾和替代效应

有关税盾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始于MM定理。在考虑债务违约风险的前提下,MM定理(含企业所得税)的推论是:当债务边际违约风险增加至与其边际税盾收益相等时,债务水平应保持稳定并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在此引导下,对非债务性税盾的关注源自对节税收益和债务风险控制的渴望:当企业举债能力和违约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非债务税盾被视为调整资本结构并维持原有债务税盾收益的有效工具。特别是当“税耗状态—过度负债”以及“税耗状态—利润率低”两种情况共存时,用非债务费用替代债务费用提供了维持节税收益、减少现金流出,并避免过度依赖财务杠杆的途径,成为“越接近税耗状态、替代效应越显著”的重要原因。

有鉴于此,学者围绕替代效应以及发生条件进行了相关后续研究。根据DeAngelo and Masulis构建的替代效应理论,企业的非债务税盾将影响债务利息的抵税效应,进而影响债务税盾价值,非债务税盾的应用比例与债务融资比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非债务税盾对债务融资具有“替代效应”。针对发生条件,Dhaliwal等基于实际税率构建了是否更接近“税耗状态”的虚拟变量,研究投资税收抵免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税耗状态”会显著影响二者间的替代关系。王亮亮等以国内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与有息债务水平显著负相关,符合“替代效应”预期,而且研发投入对债务融资的“替代效应”在接近“税耗状态”的样本中更明显。最后,本文发现在2007—2015年的18个国内上市企业行业样本(除金融业外)中,14个行业的“税耗状态”企业负债率均值显著高于其所处行业均值,即可能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况。因此,对节税收益和债务风险控制的渴望,促进替代效应的产生。

(二)成本粘性作用和相关动机

在早期成本习性模型中,成本随着业务量上升和下降的变动幅度是对称的。然而Cooper等认为传统模型与现实中管理者进行成本管理的实践不相符,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行为会使得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Anderson等将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的现象称为成本粘性。

Banker等把成本粘性的动因归纳为成本可调整性、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三个方面。其中,Anderson等发现与那些依赖外购原材料和劳务的企业相比,依赖自有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的企业,其减少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的调整成本更高,这些企业的成本粘性更强。对于管理者乐观预期的观点,Banker等发现,当管理者比较乐观时,他们预期企业未来的销售量要高于当前的销售量,如果企业当前的销售量出现了下降,管理者不愿意减少各种承诺资源,由此增强了成本粘性。对于代理问题,Calleja等发现,英美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更加关注股东的利益,而德法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更加关注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上述治理模式的差异使得德法国家企业的成本粘性要强于英美国家。江伟等发现,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管理层向上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向下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

(三)“税耗状态下”替代效应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综上所述,一方面,虽然替代效应和成本粘性在研究对象上有所重合,但现有文献甚少涉及两者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现有的成本粘性研究聚焦收入下降时的成本调整,但对成本上调幅度因素的探讨比较有限。

本文认为,“税耗状态”下强烈的替代效应对成本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调整行为都产生制约,原因包括:在总体层面,国内多数行业(18个行业中的14个)“税耗状态”企业的负债率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即可能过度负债并偏离最优资本结构。而替代效应一方面充分利用税收抵扣空间,另一方面减少负债,有助于将资本结构拉回较为合理的位置。在此前提下,替代效应属于融资结构调整,成本调整属于投资和营业活动,前者为后者提供资金支持并顺理成章形成制约。

当业务量下降时,替代效应代表债权人和股东(以债权人利益为代价)对代理成本进行控制的活动,能消化掉一部分成本粘性动因,包括成本可调整性和管理者的乐观预期,具体影响路径包括:债权人严格监督和防止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如对NPV值为负的项目或者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降低了成本的不可调整性,有利于成本的下调。同时,管理层对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如收入现金流和支出现金流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项目,也将被严格审查和限制,降低了成本粘性研究中“乐观预期”出现的几率,有利于成本粘性的弱化。

当业务量上升时,替代效应带来的即时价值提升会影响管理层决策:据Dhaliwal等的研究,“税耗状态”下的企业不属于生产投入和债务费用同步增长——这类高盈利的样本,本文分组均值检验(详见表3)也显示国内处于“税耗状态”企业的ROE和营业利润率显著较小。因此,相比于不确定的“成本上调—收入上调—市场价值上升”的价值实现路径,“税耗状态”下的管理层更有动机在直接成本上调的基础上,辅以间接成本的微调来获得即时税盾收益,并提高企业价值。

因此,经过综合分析,当营业活动未完全耗尽税收抵扣空间时,基于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动机的消化作用,以及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抵扣空间的主要目标,管理层会努力匹配成本调整与收入调整幅度,在“薄利”基础上获取“薄税”带来的现金流收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替代效应将促进企业成本调整与收入调整的匹配程度。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替代效应主要代表企业以非债务费用替代债务费用的资本调整行为,而非债务费用中的一部分由间接制造费用或期间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组成。当上述匹配行为更多由与真实营业活动引起的直接成本主导时,替代效应的节税目标可以通过对间接制造费用或期间费用的调整来实现。当收入上升时,替代效应下的间接成本增加属于“顺势而为”。但当收入上升幅度越来越大,直接成本的上调已有可能导致税收抵扣空间完全耗尽时,替代效应对间接成本的刺激将变弱。

而当收入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过多”的直接成本减少有可能造成当期税收抵扣的“浪费”。为充分利用税务抵扣空间,替代效应将随成本下调幅度而增强,非债务生产费用(间接成本)的增加将延缓总成本的向下调整,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当收入上升幅度较大时,替代效应导致的生产费用增加会以税收抵扣耗尽为上限,显示“反向成本粘性”。

假设3:当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时,替代效应导致的生产费用增加将延缓成本下调,显示成本粘性。

另外,当成本对价值转化效率得到提高时,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将被削弱。Banker 等对成本未来价值进行研究,提出当成本创造的未来价值超过“短期成本管理行为”获得的价值时,后者应该受到前者制约。以此为基础,Chen等发现对于成本转换效率较高的企业,其成本粘性依然存在,但对于成本转化效率较低的企业,其成本粘性将消失。因此,在业务量下降时,可创造更高未来价值的成本将得到维持,不容易被削减。有鉴于此,对于成本转化价值周期较长、更可能创造未来价值的企业,“短期管理活动”的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将减弱。具体原因是:(1)当业务量增加时,具有高价值的生产成本在保持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可轻易消耗税收抵扣的空间。同时,与具有较低转换价值的样本相比,高成本价值样本受“税耗状态”制约程度较轻,因为成本带来的长期未来价值可能超过(因耗尽税收抵扣)失去的短期税盾价值,导致替代效应失去调整目标上限,“反向成本粘性”消失。(2)当收入减少时,由于对未来价值产生贡献,成本费用更不容易削减,并会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由未来经济价值支撑的成本粘性将凌驾于短期的资本调整政策之上,成为消耗税收抵扣的主要动力,同样不需要替代效应“逆势而为”来增加成本、产生成本粘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对于具有较高成本价值转换效率的企业,替代效应对生产成本调整的影响有限。

三、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为检验前三组假设,在控制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的前提下,设置一般pool回归方程1:

其中,参考江伟等成本粘性研究,ln

sgabysgalag

是当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和与滞后一期值的对数。

DecDummy

为哑变量,如果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相对上一年出现了下降,取1,否则为0。参考王亮亮等的研究,

DETR

为哑变量,对“税耗状态”进行描述:当样本实际税率低于10百分位数时则为1,否则为0,实际税率等于企业当年实际支付的各项税费与息税折旧前收入(

EBITD

)之比。ln

revbylagrev

是当年企业营业收入与滞后一期值之比的对数。本文将重点关注ln

revbylagrev

DecDummy

DETR

两两之间交叉变量的系数,其中

β

为显著负数代表现有研究的成本粘性,即收入下滑时成本下调的不到位;

β

代表收入上升时“税耗状态”对成本调整的边际效应;

β

代表收入下降时“税耗状态”对成本调整的边际效应。控制变量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对成本调整和粘性形成的三种主要动因成本可调整性、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形成控制,以期过滤出替代效应的真实作用。将

Successive_

De

设定为哑变量,如果企业连续两年出现销售收入下降,取 1,否则取 0。当企业连续两年出现销售收入下降时,管理者更可能会认为销售收入的下降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由此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

state

为哑变量,根据股权控制链判断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当国有时为1,否则为0。国有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所有者监督缺位,影响成本调整的效率。企业资产密集度

AI

等于企业总资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当销售量下降时,资产密集度较高的企业面临较高的处置自有实物资产的调整成本,从而会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员工密集度

EI

用企业员工数量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来表示。当销售量下降时,对人力资本依赖度越高的企业面临越高的裁员调整成本,从而会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

FCF

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与总资产之比。当

FCF

较高时,管理层具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增强企业的成本粘性。

toinsthold

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

pctIndep

为董事会独立董事比例,上述两个变量一方面显示机构投资者和董事会对管理层成本调整策略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控制对税务政策与成本调整关系的认知差异。

dmboth

为哑变量,当董事长与总经理同为一人时为1,否则为0,控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与管理层议价能力方面的差异。上述变量设置如表1所示。本文的财务数据和相关分析指标来自CSMAR数据库,并对数据的离群值进行了双侧1%的缩尾处理。

表1 研究变量的定义

对于假设4,由于价值和投入之间存在内生性,本文参考Banker等应用两阶段模型对各行业成本的转化未来价值周期进行测算:

(1)

(2)

其中,

OI

等于息税折旧前收入加上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即

EBITD

+

SG

&

A

)。

TA

是总资产。公式中所有的变量都除以总资产以消除潜在的异方差性。回归方程(2)的拟合值将作为工具变量放入回归方程(1)中,用以替代(

SG

&

A

/

TA

)的实际值,Larcker指出内生变量的高阶形式适合作为工具变量。以该方程组为基础,本文将对不同行业的成本未来价值转换周期作出估算,即方程(1)中(

SG

&

A

/

TA

)滞后项系数

α

2,保持为正显著的个数。例如,如果从

α

α

的值都是正显著,即(

SG

&

A

/

TA

)在滞后两期内都对收入有贡献,其投入的成本具有未来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各个行业成本未来值转换周期进行分类,再以分类子样本应用假设1的回归方程重新进行检验,借此分析不同价值的成本在“税耗状态”下产生的成本粘性差异,用以验证假设4。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在2007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同时,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008年正式更改为25%,因此在假设1和假设2的检验中,本文选择深、沪市A股上市企业2008—2015年的数据。在删除金融行业以及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后,样本数为12 082个。另外,在假设4的检验中,需要对不同行业的成本未来价值转换周期进行估算,因此参照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标准,将全样本进一步细分为18个行业。

四、描述统计

表2和表3列出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在表2中,数据分布与江伟等应用2001年到2010年所获得的结果基本相同。其中,样本企业年营业收入的均值为5 530百万元(中值为1 450 百万元),年销售和管理费用的均值为551百万元(中值为177百万元),均高于江伟等样本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均值为5 200百万元,中值为1 230百万元)与销售和管理费用(均值为442百万元,中值为136百万元)。样本企业销售和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均值为18.02%(中值为12.82%),同样高于江伟等研究中的对应均值14.89%(中值为11.72%)。由于本文应用的是2008年到2015年的数据,该对比说明:虽然营业收入与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步增长,但是后者增长的幅度有可能比前者大。

表2 销售收入与销售和管理费用之和分布的描述性统计

表3以是否处于“税耗状态”为分组标准,对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治理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首先,税耗组负债率(

debtratio

)在1%的水平以上显著高于非税耗组。同时,在

ROE

profit_

margin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两项盈利指标上,税耗组都在1%以上的水平显著较小;再加之,税耗组的自由现金流指标

FCF

显著较低。这初步表明,在税耗组中,“税耗状态—过度负债”以及“税耗状态—利润率低”两种情况可能共存,因此有较强的动机一方面充分利用税收抵扣空间,另一方面避免过度负债、令企业资本结构趋近行业平均水平。最后,税耗组的资产密集度

AI

和员工密集度

EI

都显著较大,一方面根据已有文献结论,反映该组成本的可调整性较弱、收入下降时粘性较大;另一方面,如果对

AI

EI

做倒数,则反映出税耗组企业每单位资产和每名员工创造的价值较低。

表3 “税耗状态”分组下的均值差异检验

①参照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标准,18个行业中的14个“税耗状态”企业的负债率均值显著高于非“税耗状态”样本,并且高于行业的均值。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全样本下的相互机制

表4列示了方程1一般pool回归的检验结果。在未加入“税耗状态”变量

DETR

对替代效应进行控制时,回归结果1证明了上市企业总体样本具有成本粘性:收入变化量ln

revbylagrev

在1%的水平上系数显著为正(0.447),表明销售收入每上升 1%,销售和管理费用上升 0.45%,与江伟等和陈磊等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然而,ln

revbylagre

与收入下降虚拟变量

DecDummy

的交乘项在1%的水平上系数显著为负(-0.181),销售收入每下降 1%,销售和管理费用下降0.27%(0.447-0.181),成本调整的幅度稍大于上述两篇文献。

表4 “税耗状态”下替代效应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在表4回归2中,税耗状态变量

DETR

、其与收入变化和收入方向变化的交叉变量ln

revbylagrev

*

DETR

、ln

revbylagrev

*

DecDummy

*

DETR

的系数都在10%或以上的水平上显著,显示税耗状态下强烈的替代效应对收入上升和下降两种状态下的成本调整均产生影响。其中,ln

revbylagrev

*

DecDummy

*

DETR

的系数为-0.064 9,在10%的水平上显著,ln

revbylagrev

*

DETR

与ln

revbylagrev

*

DecDummy

*

DETR

的系数相加为(-0.136)+(-0.0649)=(-0.2009),说明相对于收入上升,收入下降时替代效应造成的成本粘性更强。为更清楚地分析收入和下降时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差异,表4回归3和回归4以两种收入状态的子样本进行分析。首先,回归3收入上升时,

DETR

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显示基于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抵扣空间的目标,“税耗状态”企业将尽量匹配成本调整与收入调整的幅度,以减少纳税空间,符合假设1。然而,交叉变量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负显著,显示当收入上升幅度较大时,替代效应导致的生产费用增加会以税收抵扣耗尽为上限,显示“反向成本粘性”,其原因是:当收入上升幅度增大,以节税为目标的成本匹配更多由真实营业活动主导的直接成本上调来实现,替代效应对间接成本,即被解释变量“销售和管理费用之和”的刺激将变弱,符合假设2。在回归4收入下降时,

DETR

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当收入下降幅度处于平均水平时,“税耗状态”企业尽量匹配成本下调与收入下调的幅度。然而,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当收入下降幅度变大、真实营业活动导致更多直接成本下调时,替代效应将刺激间接成本增加,原因是:“过多”的直接成本减少有可能造成税收抵扣的“浪费”,为充分利用税务抵扣空间,替代效应将随直接成本下调的幅度而增强并产生反向作用,以间接成本的增加减少总成本的下调幅度。因此,以节税为目标的缓冲强化了成本粘性,符合假设3。

(二)成本对未来价值转化差异的影响——假设4的检验

在假设4中,成本对未来价值转化的差异是价值属性差异,度量每单位成本对应的不同未来价值。在计量时,由于未来价值和成本投入之间存在内生性,本文参考Banker等(2011),应用两阶段模型对各行业的成本未来价值转化周期进行测算。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公式设计的两阶段模型,各行业生产成本对未来价值的转化周期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各行业生产成本对未来价值的转化周期

在行业转化周期的分布上,表5的结果与Banker等的研究基本相同,批发零售、房地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及石油煤炭金属开采是成本转化价值周期较长的行业,即当期的企业价值能从更早的成本投入中获利。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行业所处竞争环境的波动程度有关,首当其冲的是批发零售业与房地产业,尤其是传统批发零售业面临着互联网销售模式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在顾客关系维护、供应链优化和硬件升级上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并直接反映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当中,而且这种变革(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顾客购买习惯的培养)并未一朝一夕可达成,客观上要求提前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下,石油煤炭开采和电力供应等对污染排放物处理要求较高的企业,需要维持并增加环保减排项目的研发投入,并反映在生产成本中。

为区分不同成本价值属性的影响差异,本节将应用方程1对表5中的2年组和0年组分别进行回归。其中,对2年组2 479个样本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当收入上升时,表6回归2与表4回归3相比,

DETR

正系数不再显著:由于2年组成本对未来价值具有较长的转换周期,因此客观上总体成本的投入需要延续和维持,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替代效应对间接成本的刺激作用。然而,当收入不断上升, 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负显著时,“反向粘性”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以批发零售行业为例,Banker等(2011)以美国企业为样本的研究发现转化周期为7年,本文样本的对应数值为2年,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内2年组对生产成本利用的效率偏低、创造的未来价值比较有限。因此,节税带来的短期价值不可被忽视,以节税为目标的资本调整策略依然对生产成本调整形成一定的制约。

表6 较高成本价值转化效率的影响(2年组)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当收入下降时,表6回归3中

DETR

和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正显著,与表4形成反差(表4回归4的系数都为负)。

DETR

的系数显著为正,即业务量下降时,较长的成本价值转换周期压制了替代效应对成本的匹配作用,导致间接成本的变化方向与与收入下降的变化方向相反,成本保持增长。同时,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为正,即当收入下降幅度不断增加时,间接成本也下调,即替代效应通过间接成本的增加来对成本粘性进行抵消的效应也不复存在。与此同时,2年组的结果与0年组形成鲜明对比。在占表4全样本(12 082个)多数的0年组(8 456个)回归结果表7中,回归2和回归3中

DETR

和ln

revbylagrev

*

DETR

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与表4回归3和回归4的结果基本一致,0年组的结果依然验证了本文前三个假设。上述两组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成本价值属性对研究结论的分化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成本价值转换周期较长的行业,总体上替代效应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有所减弱,符合企业在长期生产效益和短期节税效益之间进行平衡的预期,符合假设4。

表7 较低成本价值转化效率的影响(0年组)

(续上表)

FCF-0.007 40.066 4***-0.016 5*** (-1.64)(4.85)(-3.50)toinsthold0.041 0*0.056 3**0.006 5 (1.68)(1.96)(0.14)dmboth0.001 80.008 3-0.008 5 (0.30)(1.20)(-0.72)pctIndep-0.001 2-0.000 80.038 3 (-0.03)(-0.02)(0.43)yearcontrolcontrolcontrolindustrycontrolcontrolcontrolConstant0.062 6**0.073 7**0.252*** (2.44)(2.40)(5.13)Observations8 4566 1402 316R-squared0.4330.4230.184Adj. R20.4310.4210.176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

(三)基于企业产权分类的补充检验

为进一步探讨产权类型对替代作用和成本调整相互机制的影响,本节根据股权控制链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将全样本区分为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产权性质差异下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

为方便比较,表8只列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控制变量的定义、采用和回归结果与上述检验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相比于表4全样本,表8国有企业在收入上升时,“税耗状态”

DETR

以及与收入变化的交叉变量的系数ln

revbylagrev

*

DETR

都不显著。这两个变量的负系数仅在收入下降时显著。反观民营企业,交叉变量ln

revbylagrev

*

DETR

的回归系数在两种收入变化状态下仍然显著。两相比较,国企总体上显示出较弱的税收调节动机。该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吴联生发现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国有股权比例越高,企业所得税负担越重,这表明国有股权降低税负的动力小于非国有企业,证明国有企业总体上具有较低的避税动机;王跃堂等在检验中国2008年税制改革中税率变化引起的资本结构调整时,发现非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对税率变化更为敏感,而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并未如预期一样进行调整。至于收入下降时,为何处于“税耗状态”的国企具有一定的税收调节的行为,本文认为与管理层代理问题的治理有关。表8国企回归2的自由现金流占比

FCF

的系数显著为正,即拥有较多自由现金流(由于过度投资等原因)的国企会延缓非债务成本下调的幅度。与此对应,李恩亮也发现与民企相比,国企的管理费用粘性更大,而且国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费用粘性成正比。但需要注意,对于同时处在“税耗状态”和收入下降两种不利状态下的国企,代理问题的经济后果更可能受到监督和干预(上级和国资监管部门的问询),成本下调幅度可能后来居上,造成

DETR

系数显著为负。同时,有可能“逼出”税收筹划等较激进的管理层行为,以求在权责发生制数据不“美观”的同时,让现金流数据更具有可看性,因此

DETR

与收入下降变化的交叉变量ln

revbylagrev

*

DETR

系数也显著为负(由于收入下降时ln

revbylagrev

为负数,与系数负负得正),即当收入下降幅度变大、越受关注时,费用增长以收入匹配为目标进行封顶。

(四)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补充检验

高科技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更容易享受到税务优惠。根据相关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非债务费用,研发费用的部分具有一定的税盾杠杆效应,对该类费用进行税务筹划的动机更强。因此,有必要对高科技企业的替代效应与成本调整的关系进行单独分析。

在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要符合3%~5%的要求。首先,与其他具有较大酌量权的条件相比,该条件被视为硬性标准,是资格认定的红线;其次,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是高科技企业最显著的特征。而王亮亮等(2015)证明研发投入对债务融资的“替代效应”在接近“税耗状态”的企业中更明显,与本节对较强税务调节动机的研究目标相关,因此将上述“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标准应用于高科技企业样本的筛选。基于上述严苛的标准和上市企业研发费用披露的非强制性,在本文1 393个可获得完整研发披露数据的样本中,仅有732个样本符合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比例的高新技术企业判定要求。

表9列示了对该组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表9回归(1)收入变化与收入下降的虚拟变量ln

revbylagrev

*

DecDummy

依然显著为负,即高科技企业依然具有成本粘性效应。然而,与表4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对比,回归(2)中“税耗状态”变量

DETR

以及它与收入变化的交叉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进一步结合回归(3)和回归(4)的子样本进行分析,当收入上升时,

DETR

及交叉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当收入下降时,

DETR

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管理层会尽量匹配成本下调与收入下调的幅度。同时,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也显著为负,与ln

revbylagrev

(收入下降时为负数)负负得正,与表4回归(4)一样,即当收入下降、幅度增大时,替代效应将阻止成本进一步减少。综上所述,与全样本相比,高科技企业样本替代效应对生产费用的调节作用在收入上升时变弱,但在收入下降时依然存在。本文认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将带来实质上的税务减免优惠和其他政策支持,以及在商誉等无形资产上的增值,因此该类企业具有类似“保牌”的动机,并尽量贴合3%~5%的研究开发费对销售收入的资格认定红线。当收入上升时,业务量的增加伴随着生产费用和研发投入的增加,“保牌”压力较小,替代效应对非债务性费用的调节作用被稀释。然而,当收入下降时,处于“税耗状态”的高科技企业,一方面希望尽量减少费用以匹配收入下降(对应表9回归4的

DETR

系数显著为负),同时保牌的压力促使企业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研发投入(对应表9回归4 的ln

revbylagrev

*

DETR

系数显著为负),以维持3%~5%的研发费用占比。

表9 高科技企业中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

为方便比较,表9只列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控制变量的定义、采用和回归结果与上述检验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五)基于企业成长期类型的补充检验

为进一步探讨真实营业活动对替代作用和成本调整相互机制的影响,本节将全样本区分为成长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与成熟型企业相比,由于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成长型企业的收入与成本波动幅度预期较大。参考Chen等, 企业所处周期通过样本期前5年收入的标准差/样本期前5年的收入平均数来判断,当大于样本中位数时为成长型企业,反之为成熟型企业。在此基础上,方程1将被应用于子样本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10和表11所示。

在收入上升时,无论是成长型样本(表10回归2)还是成熟型样本(表11回归2),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都显著为负,对成本的上调产生缓冲作用,以耗尽税收抵扣为目标的“反向粘性”非常明显。然而,在收入下降时,成熟型样本(表11回归3)ln

revbylagrev

*

DETR

的系数不显著,未对成本调整产生影响,原因是:(1)Chen等(2012)认为相比于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的成本粘性更多是由管理层代理问题造成。结合本节研究目标,由管理层代理问题造成的过度投资倾向可能压制替代效应,即成本粘性的形成动因无法被替代效应完全消化,依然是延缓生产费用下调的主要因素。(2)成熟型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平衡,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弱。与此对应,在本节样本中,成熟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小于成长型企业的对应值,因此前者通过替代效应减少债务费用以及相关风险的迫切性相对较小。

表10 成长型企业中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

为方便进行比较,表10只列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控制变量的定义、采用和回归结果与上述检验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表11 成熟型企业中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

为方便比较,表11只列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控制变量的定义、采用和回归结果与上述检验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六、结 论

经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税收耗损状态”下以节税为最终目标的替代效应对基于成本可调整性、管理者预期以及代理问题影响的成本调整效应处于主导地位:(1)为了压缩税负空间,替代效应将促进企业成本调整与收入调整的匹配程度。(2)当收入和直接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时,替代效应导致的间接成本增加会以税收抵扣耗尽为上限,显示“反向成本粘性”,当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时,替代效应导致的间接成本增加将延缓成本下调,显示成本粘性。

然而,上述结论会出现例外的情况。首先,当成本价值的转换周期变长、企业需要维持成本的持续投入时,替代效应对生产成本的刺激作用将减弱,符合企业在长期生产效益和短期节税效益之间进行平衡的预期。其次,受到“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保牌压力的影响,该类企业替代效应对生产费用的调节作用在收入上升时变弱,但在收入下降时依然存在。最后,对于成熟型的企业,由于其较严重的代理问题和较平衡的资本结构,“税耗状态”下的替代效应在收入下降时将减弱。

综上所述,与节税相关的资本安排和成本调整存在联动效果,而且总体上前者占主导。同时,当成本价值属性发生改变,比如成本对价值的较强转换能力、研发费用较高的税务杠杆效应,替代效应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将变弱。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寻找,并对这些例外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更准确地区分真实营业活动和节税行为对成本调整的影响差异。

猜你喜欢
粘性样本效应
画与理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相互影响机制的探究
三方博弈下企业成本粘性驱动性研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