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同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于当前教育中的具体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对于学生培养的相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深入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下面,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展开具体的叙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阶段 数学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对于学习其实来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主导者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潮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一、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掌握课堂上的各种资源,将资源充分利用,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结合不同资源的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具体来说,课堂上的资源主要分为教材内容,教师包括学生。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方面的要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强调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教材以及教师等三方面资源的最大效用,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资源整合。教师在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改变以往沉闷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逐步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就这部分内容来说,首先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概念,性质或者是定理,然后,就要制定出认知层次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就要适当的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互动性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开展互动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仅仅作为课堂的学习的接受者,并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探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可能并不会积极主动的去与教师进行沟通,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学生们在课堂上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加强课堂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课堂上的互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1.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要善于调动课堂的氛围,善于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BG交AD延长线于E,AF=CG,∠DGE=100°。试说明DF=BG;试求∠AFD的度数”这道题目时,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对于学生们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及时的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恰当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2.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要适当的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摆脱了教师思维的束缚,从而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幫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都有哪些,都有哪些显要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从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结来说,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理解相关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深入贯彻到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宝军,《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育》,学术期刊《中国教育》2017年9月
[2]张哲,《数学教师说题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学术期刊《中学教育》2017年6月
[3]刘江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学术期刊《中学教育》2017年8月
[4]常如正:《数学教学思考》,学术期刊 《中国教育》 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