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亚丽
【摘 要】STSE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而我国STSE教育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慢,因此,笔者对我国STSE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为我国STSE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STS教育 STSE教育 发展历程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 STS 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上的反映,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交叉学科。
STSE(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教育是环境教育与STS教育融合的先进教育思想。它是STS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后果更加重视。STSE教育中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含义如表1所示:
STSE教育基本思想在于把科學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等紧密结合,通过真实STSE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复杂关系。STSE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关注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未来意识和决策意识,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利用自身所学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STSE教育的前身,STS教育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STS教育产生的直接社会背景是科学技术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异化。STS教育是社会科技发展与科学教育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STS教育以及STS课程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原因应归因于我国工业文明迟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我国,殷登祥较早在国内开展了对 STS理论的研究,并通过溯源寻找其内在的含义。1982年,由王觉非撰写的“STS--英国学校中的一门课程”将STS教育思想引入我国。在这一时期,大量专题会议的举行,为STS教育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如:1984年,我国在“国际APEID第三轮活动计划”中加入,标志着我国STS教育已经进入理论和实践研究。1985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上,我国正式提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在中国实施的问题。随后,中学、高校、科研单位、教育行政部门等陆续开始了STS教育的研究和实验。1988年11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在杭州召开了STS教育研讨会。会议对国外的STS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就STS教育实施达成共识,会后有关STS教育实践活动相继开展起来。1991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七届国际科学教育协会亚洲地区STS研讨会。1992年召开了中美科学、技术与社会研讨会。等等。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版了大量有关STS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如:1990年,朱正威等《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1992年,袁运开、顾明远的《STS辞典》出版。另外,1987年,我国将STS教育课题纳入国家教委“七五”计划。1991年,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还有,这一时期在中学也建立了实验试点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等一些学校首先开展了STS教育试点研究。并且,199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成立。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对环境教育愈加重视,STS教育进一步被发展为STSE教育,在我国科学教育中开展起来。在STSE教育研究方法上,从最开始对西方模式复制,到后来本土化,再到现在与具体学科背景相结合。我国对STSE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 STSE 教育理论内涵界定、欧美国家STSE 教育借鉴研究和基于STSE 教育目标的STSE教育实用功能研究。现在,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STSE教育主导思想。我国最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新课标的要求与STSE教育宗旨一致,但目前,我国中学生STSE教育在实施层面还与新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
虽然我国STSE教育晚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较慢,但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步伐从未停止,通过STSE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才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利姗.英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STSE教育内容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2]殷登祥.论STS 及其历史发展(上)[J].哲学动态,1994,(8): 27 - 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