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剪纸活动,构建以民艺馆为特色的实践研究

2018-10-13 10:24胡守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实践研究

胡守莉

【摘 要】剪纸是一项适合幼儿特点的艺术造型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剪纸逐渐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虞永平的游戏化课程中提出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分析幼儿园开设的民艺馆中剪纸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社会与个体价值,从而进行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民艺馆;剪纸活动;民间工艺;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6-01

引言

虞永平在其游戏化区域活动课程中提出的幼儿园博物馆课程在当前幼儿园的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真正在幼儿园建立儿童博物馆是件很艰难的事情。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博物馆本身,而且要充分认识到博物意识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如果不为儿童提供广泛多样的事物,儿童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博物意识和相应的能力。因此,建设儿童博物馆对幼儿园来说,意味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呈现一些具有重要博物价值的事物、现象,供儿童观察、操作和欣赏。[1]行知幼儿园根据这一教育理念,利用豐富的乡土资源创设了儿童博物馆——农耕馆、茶馆、民艺馆、木工馆等,并结合农村周边的环境开展了具有本园特色的游戏活动。而剪纸活动作为民艺馆里其中一项游戏活动内容,在促进幼儿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开展剪纸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处于小肌肉群发展的阶段,而剪纸活动是幼儿小肌肉群得到发展的最佳方式。在剪纸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幼儿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来锻炼小肌肉群。幼儿经常进行这种精细的活动,不仅使小肌肉群得到发展,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又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操和审美观念、丰富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训练了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唤起儿童最初文化自觉,培养出具有文化自觉的国民。所以民间剪纸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特殊的社会与个体价值。

二、幼儿剪纸活动的现状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具有人性化、娱乐化和兴趣化的特征,可以从多方面来反映出幼儿的整体应用能力,教师的引导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这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

1.缺乏必要的指导。

剪纸活动重在对幼儿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这种方面上多加引导,剪纸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指导性,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注意:不是给幼儿绝对的自由而放任不管,这不利于发挥区域活动对增强幼儿活动能力的价值。同时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对剪纸的专业程度低,影响了对幼儿剪纸创新性的引导。

2.过多干预幼儿的自由。

幼儿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是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要素。比如在大班的一节剪纸活动的讨论中,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对“小鸡的爪子有几指头”的问题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地停不下来,但教师为了下一个教学活动而强行打断,不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这样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散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个体价值,始终要明白比起孩子的成绩而言,让其“成为一个热情的、活泼向上的、积极的、受到尊重的人”更为重要。

3.教学理念没新意。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于教师的观念里,没有结合时代的进步做出改变,教师将剪纸活动当成自己的“休息时间”,对儿童的剪纸能力采取忽视态度,教师的能力不足以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对于组织游戏活动上没有创新的方法进行支撑;因此导致课堂索然无味。

三、剪纸活动的创新——以行知幼儿园民艺馆为例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推行,要求幼儿的身体素质同人文素质并行,所以教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幼儿正处于思维萌发的关键时刻,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提高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幼儿对自我的控制意识。[2]幼教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活动基础和适配性,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尽量丰富活动课程内容。虞永平提出,幼儿园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可参与性和可体验性,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且真正具有课程价值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民间文化博物馆。

民艺馆是行知幼儿园开设的其中一个与游戏化课程相关的一个游戏馆,包括染纸、绣针、編织、剪纸、陶土等,园内将剪纸活动安排在民艺馆中进行,为幼儿活动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区域,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满足孩子的创作需求。

四、开展剪纸活动的益处

1.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兴趣。

在进行剪纸活动中教师应该秉持幼儿能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为最基本的游戏目的。选择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到幼儿实际基础的适配性,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尽量丰富区域活动内容。例如,在民艺馆进行剪纸活动,有些幼儿喜欢汽车,有些幼儿喜欢魔法城堡,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设计并剪出相关的作品,使幼儿能够兴趣盎然地完成剪纸活动。同时在进行区域游戏的基础上,多多科普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动手能力。

2.剪纸活动激发了幼儿潜能。

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中,尤其要重视剪纸活动的部分。在要求幼儿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作用,比如教师在开展剪纸活动时要注意给予幼儿剪纸的成果差异性来表扬,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学习的潜能,在剪纸活动中获得满足感,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生活中。

五、结语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适当地将游戏融入到活动教学中进行开发利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结合目前幼儿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发掘民艺馆剪纸活动的价值。幼儿园的剪纸活动是一种大家共同参与的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在参与中可以获得满足感和需求感,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互相交往,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儿童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10):7-9.

[2]王雪梅.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及问题解析[J].才智,2016(20):00010-00010.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实践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立足发展民间工艺的大师工作室运转模式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