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2018-10-13 11:46付宝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质量教学

付宝文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64-01

体育是一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技能的学科,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体育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多年对体育教学进行调查,发现不少课堂教师教是累,学生练得苦,但效果却不理想,有效教学成为了教师的课堂追求。体育教师如何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胜心都比较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游戏和比赛都很感兴趣。游戏比赛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种趣味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创新等多种优良品质,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不但受到学生的喜爱,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良好的机会和素材。比如教学中常用到的“接力比赛”,适当运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如果在比赛中由于某些同学的失利导致输掉比赛,个别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为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冲突,或者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受指责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抓住适当的机会,一方面先跟学生分析两组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体育动作不标注的地方及时做出纠正,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我会耐心指导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待对手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能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调整。帮助学生解开比赛心结以后,学生又重新振奋起来,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二、尊重和爱护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课堂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人员,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无论是体育教材的選取还是教学方式的更新,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环境不同,体育意识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另外,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时期,体育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健康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与学生谈心,疏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大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就是从喜欢这门课的教师开始的。所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和信任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树立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次序

体育教学通常由课前热身、教员示范与解说、自在锻炼三局部组成。由于体育教学灵敏性较强,许多学生都把体育教学看成“玩”,缺乏一定的课堂纪律性。此外,在体育课堂上,由于一些体育教员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在示范与解说之后,便听任学生自在练习与活动,学生也未认识到体育对本身的重要性,使得体育课堂变得随意、散漫而缺乏组织纪律性。针对上述现象,教员应端正本身态度、严厉管理,并树立严厉的检查制度。同时,做到课前、课后的点名,遇到违背记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育素质的进步。

四、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个别教师不注重教学改革,以陈旧的“教师示范—学生锻炼”模式组织体育教学,无法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更大限度地吸纳进来,如在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应当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在保证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兼顾学生的需求,如增加一些体育趣味知识、健身操、武术等方面的技能动作,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活化了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传统的训练模式设计成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竞争欲望的比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内开展竞赛,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推选代表展示训练成效,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学前滚交叉转体一百八十度挺身跳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难以为学生所完全领悟并掌握要点,涉及到这样难度大的动作还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成效,学生难以迅速有效地抓住要点,此时教师如果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模拟演示的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前置性教学,让学生反复观看模拟动作要点,在室外课结合教学训练动作进行消化吸收,这样的成效要比教师单纯示范好得多。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方面来说,我认为也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一个学生某门功课、某个运动项目比较突出,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钦佩,他就会产生优越感,花更多时间去钻研,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学有所长。美国教育学家杜崴也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飞.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2).

[2]高德聪.论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22).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质量教学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质量投诉超六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